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體的意思、無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體的解釋

(1).謂行禮中沒有一定的動作儀式。《禮記·孔子閑居》:“ 孔子 曰:‘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此之謂三無。’” 孔穎達 疏:“非有升降揖讓之禮,故為無體之禮也。”

(2).沒有形體。道家形容道的玄妙抽象,佛教亦以表示教義的玄微。《淮南子·精神訓》:“其動無形,其靜無體。” 高誘 注:“無形無體,道之容也。” 漢 嚴遵 《道德指歸論·道生》:“道之為物……指之無體,象之無容。” 唐 張說 《陳州龍興寺碑》:“觀夫廣大無相者,虛空也,四輪依之而住;精微無體者,佛性也,萬法因之以生。”

(3).沒有一定的體式或格式。《舊唐書·音樂志三》:“六變有成,三登無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體”是漢語中具有多維度含義的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三個角度展開:

  1. 本義與哲學内涵

    “無體”指事物缺乏具體形态或物質載體。《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沒有形體”,常見于哲學語境。如《禮記·孔子閑居》載“無聲之樂,無體之禮”,此處強調禮儀的本質不依附于固定形式,而是内在精神的體現。

  2. 理學範疇的延伸

    宋明理學中,程颢提出“其體則謂之易,其理則謂之道”,認為宇宙本體超越形體限制(參考《二程遺書》)。這一概念與“道”“氣”等哲學範疇相關聯,指代無形無相的本源存在。

  3. 文學與語言應用

    現代漢語中可用于描述抽象事物的不可觸摸性,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例句“情意無體卻真切”,通過通感手法将情感具象化,體現漢語表達的靈活性。

(參考資料:中國社會科學院《漢語大詞典》修訂版、中華書局《禮記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二程集》)

網絡擴展解釋

“無體”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涵蓋以下三方面:

  1. 行禮無固定儀式
    指禮儀中不拘泥于特定動作或形式,強調内在精神而非外在規範。如《禮記·孔子閑居》提到“無體之禮”,即不依靠揖讓升降等儀式體現的禮。

  2. 道家與佛教的抽象概念
    道家用以形容“道”的玄妙無形,如《淮南子》稱“其靜無體”,說明道超越形體限制;佛教則借以表達教義的深奧微妙,如唐代文獻提到“精微無體者,佛性也”。

  3. 無固定體式或格式
    指事物或表達方式沒有固定模式,如《舊唐書》提到音樂“三登無體”,強調形式的靈活性。

其他擴展: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證或跨語境分析,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百慮罷秩悲憤詩嗶啁出充純壹大卵石道岔達莊點草架餓殍遍野風鬟雨鬢負诮詭策歡康化去昏寵見情較低膠輪寄存處結舌警快另起爐竈麟馔立正冒顔邈蠻名行末羅瑜木鞋内書鳥鄉朋友們峭論鲠議巧妙絕倫挈提晴飔青梧啓蟄鋭厲赦格身敗名裂生産時辰台時耕士女耍滑頭霜鏡書簡四聲退恕陀螺土塑歪辣骨霞際祥華析産謝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