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書簡的意思、書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書簡的解釋

[letters;correspondence] 書信

旅歐書簡

詳細解釋

(1).簡冊載記。《韓非子·五蠹》:“故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

(2).書信。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二》:“ 濬 出征 并 汾 , 盧 每緻書疏,凡一事别為一幅,朝士至今斆之。蓋重疊别紙,自 光啟 始也。見《北夢瑣言》乃知今人書簡務為多幅,其來久矣。” 蕭乾 《一本褪色的相冊·未帶地圖的旅人》:“有從 延安 或敵後寄來的文章,也有報告行蹤的作家書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書簡(shū jiǎn)是漢語中對書信的雅稱,特指古代書寫于竹簡、木牍等載體上的信件,後泛指一切書信形式。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層:

一、本義:書寫載體的指代

“書簡”原指用于書寫的竹簡或木片。《漢語大詞典》指出:“簡,竹簡也,古無紙,書于簡。” 先秦至漢魏時期,文字多刻寫于竹木簡牍上串聯成冊,“書簡”即指此類實物載體,如《禮記·王制》載“史載筆,士載言”即與簡牍書寫相關。

二、引申義:書信的通稱

隨着紙張普及,“書簡”演變為書信的代稱。《現代漢語詞典》釋義為:“書信的别稱,多用于書面語。” 如唐代杜甫《春望》中“家書抵萬金”,此處“書”即與“書簡”同義,體現其傳遞信息的功能本質。

三、文化内涵:傳統交流的象征

在文化語境中,“書簡”承載着文人雅士的情感表達與思想交流。清代顧炎武《日知錄》稱:“古人往來,以簡牍相遺,謂之書簡。” 其形式包括私人信劄、公文函件等,如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即為著名書簡範本。

四、現代語義的延續

當代語境中,“書簡”仍用于書面語或文學領域,強調典雅莊重的書面溝通形式。《辭海》釋義延伸為:“泛指書信,尤指内容正式或文辭考究的信件。” 如學術機構往來公函、文化名人通信集等常以《某某書簡》命名。

經典用例

《文選·曹丕〈與吳質書〉》:“頃何以自娛?頗複有所述造否?東望於邑,裁書叙心。” 此“裁書”即指書寫信簡,盡顯古人筆墨傳情之雅意。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3.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卷二十八》. 中華書局點校本.
  4. 辭海編輯委員會. 《辭海》(第七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書簡”是漢語中一個書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書信,即通過文字傳遞信息的書面交流形式。例如《三國志》中提到的“書簡上作千萬數”,以及《宋史》中“它人書簡後裁取”均指書信。

二、詞源與演變

  1. 古代簡冊:最初指竹木制成的書寫載體(簡牍),如《韓非子》中“無書簡之文”的“書簡”即簡冊文獻。
  2. 引申為書信:宋代吳曾《能改齋漫錄》記載“書簡”逐漸代指書信,并成為書面語常用詞。

三、語言特點

四、近義詞與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現代偶見“書簡”被引申為“書籍簡化”概念(如),但此用法非主流,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艾發邦節卑劣本兵府庇護超凡入聖車騎馬傳語慈育得負方才番蒜膚挫擱煞挂誤古恨豪臣盍徹畫聖護胸禁從靖退久居人下基質記纂眷與康爵寇烽扣砌诳具靈利淩煙六房慮歎履足差肩沒巴臂飄回品料乞丢磕塔晴朝泉雲曲傅驅雷策電認賊為子軟線睿鑒傷熱生動活潑爽越厮琅算應睟顔天維通博柝境往生咒霧合五脊六獸飨年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