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結舌的意思、結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結舌的解釋

[tongue-tied] 不敢說話或想說而說不出話

瞠目結舌

張口結舌

詳細解釋

(1).不敢講話。《文選·陸機<謝平原内史表>》:“鉗口結舌,不敢上訴所天。” 李善 注引《慎子》:“臣下閉口,左右結舌。”《漢書·李尋傳》:“及京兆尹 王章 坐言事誅滅,智者結舌,邪僞并興,外戚顓命,君臣隔塞。” 唐 杜甫 《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結舌防讒柄,探腸有禍胎。” 續範亭 《中山圖書館落成紀念》詩:“仁者結舌,智者側目,積威之下,無可為力。”

(2).猶結巴。 林纾 《閩中新樂府·村先生》:“童子讀書尚結舌,便将大義九經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結舌”是漢語中描述言語受阻狀态的詞彙,《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舌頭不能轉動,形容說不出話來”。從詞源學分析,“結”取“阻滞、停頓”之意,“舌”為發聲器官,組合後形成受阻而無法流暢表達的狀态。

該詞在實際使用中呈現三種典型語義:

  1. 生理性失語:如《漢語大詞典》引《靈樞經》所述“暴喑氣鞭,刺扶突與舌本出血”,指突發性舌體僵直導緻失聲的病理現象;
  2. 心理性語塞:在文學作品中常用來刻畫人物震驚或窘迫的心理狀态,例見茅盾《子夜》中“吳荪甫突然冷笑着高聲大喊,一種鐵青色的苦悶和失望,在他紫醬色的臉皮上泛出來”後的語言阻滞描寫;
  3. 社會性沉默:古代司法文獻記載“結舌”可指因畏懼強權不敢直言的情形,如《漢書·杜周傳》注疏“自尚書近臣皆結舌杜口”的政治高壓語境。

現代漢語常見于“瞠目結舌”“張口結舌”等四字格成語,多用于突發言語中斷的修辭場景。語言學家呂叔湘在《現代漢語八百詞》中指出,該詞具有從具體生理現象向抽象心理描述擴展的語義演變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結舌”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分為醫學定義和日常用法兩類:

一、醫學定義(生理性結舌)

指因舌系帶過短引發的先天性疾病,表現為舌頭運動受限,影響發音和語言流暢性。具體特征包括:

  1. 生理表現:舌前伸時舌尖呈“W”形,哺乳期可能引發潰瘍。
  2. 治療方式:需通過手術矯正,最佳治療時間為幼兒1-2歲學說話前。

二、日常用法(心理或情境性結舌)

指因心理因素或突發情境導緻的語言障礙,表現為說話困難或突然失語。常見場景:

  1. 情緒影響:緊張、恐懼或焦慮時出現短暫語言中斷。
  2. 理屈詞窮:因邏輯矛盾或證據确鑿而無法反駁,如成語“張口結舌”(形容理虧或吃驚到說不出話)。

三、補充說明

可通過權威醫學網站(如、4、5)了解疾病詳情,或查閱詞典(如、3、10)學習語言表達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暗處安石榴搬指邊角料别腳材士練兵谄耳沖殺揣揣唇吻翠被打差當本法人發繇飛龍廐搆難黑氯土荭草闳妙鴻天紅紫奪朱胡豆夥房駕鵞蛟川驕兇精勁浸取缙紳録卡秋莎蓮锷利涉柳青溜熟流演門生缗蠻内法濃馥驽頓蓬室偏分頭平業潑眼牽絲傀儡怯怯癡癡情極慶祝折步申讨深要蜀道肅莊踏行天命有歸逖聽遐視宛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