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苛刻而嚴厲。2.尖利﹐聲音高而刺耳。
1.苛刻而嚴厲。 阿英 《小品文談》:“這時候,因為革命青年、學者,很多的跑到 廣東 ,而新聞的封鎖政策,也愈加銳厲。”
2.尖利,聲音高而刺耳。 王西彥 《母性》:“直到汽笛重行發出銳厲的鳴叫,列車又開始它無窮的曆程。”
鋭厲(ruì lì)是漢語中的形容詞,指事物鋒利、尖銳或氣勢迅猛、激烈。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鋒利尖銳
指刀劍等器具的刃口極為銳利,能輕易切割物體。如《說文解字》釋“鋭”為“芒也”,強調鋒芒所向的尖銳特性。
例句:“刀刃鋭厲,斷金如泥。”(形容兵器鋒利)
氣勢迅猛
引申為氣勢、行動或言辭激烈逼人,具有強烈的沖擊力。如《漢書》中“其鋒鋭厲”既指兵器之利,亦喻攻勢猛烈。
例句:“辯論時他言辭鋭厲,令人難以招架。”
“鋭”從“金”部,本義與金屬利器相關;“厲”通“砺”,意為磨刀石,引申為打磨後形成的鋒利狀态。二字結合強化了“極緻鋒利”的意象。
先秦文獻已見“鋭”形容兵器(如《孫子兵法》),後與“厲”組合使用,漸擴展至形容人的精神或行動果決,如《後漢書》載“志氣鋭厲”。
詞語 | 核心差異 | 示例 |
---|---|---|
鋭厲 | 強調鋒芒外露且具壓迫感 | 攻勢鋭厲,勢不可擋 |
鋒利 | 側重物理特性,較少用于氣勢 | 匕首鋒利,寒光逼人 |
尖銳 | 可指具體形态或問題深刻 | 矛盾尖銳,亟待解決 |
釋“鋭厲”為“鋒利;迅猛”,收錄古代用例“兵革鋭厲”(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注解“鋭”含“急切堅決”義,“厲”有“猛烈”義,組合後表意強化(商務印書館,2014)。
注:因部分古籍原文未公開電子資源,建議通過《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注》等紙質權威辭書進一步查證。
: 《漢語大詞典》第12卷,第1387頁。
: 《古代漢語詞典》第二版,第1289頁。
“鋭厲”一詞的釋義存在争議且缺乏權威依據。結合搜索結果分析如下:
1. 關于“鋭厲”的争議性解釋
僅提到該詞,解釋為“苛刻而嚴厲”或“聲音尖利刺耳”。但需注意:
2. 對比“踔厲”的權威釋義
若用戶實際需要了解的是“踔厲”,可參考人民日報等權威來源的解釋:
建議:若需精準用詞,請優先使用“踔厲”并參考權威詞典;若确需确認“鋭厲”含義,建議核查古籍原文或咨詢語言學專家。
唵嗒冰炭不相容辰太大公無私到歲數喋聒冬天裡的春天端冕頓遞馱裝蕃捍鳳眼分片包乾負扆複議功牌管壁谷城翁荒村嘩然華衍瀖濩謇犯賤務讦愎近履箕帚之使攫戾執猛抗節贶施苦苦切切廉潔奉公潋灔零餘面紅耳熱銘勳木蘭逆渠劈心裡遷竄騎邑阙門人面鬼心失迷衰翁書函順矩說不到谇候堂上官撻辱汀線體性通照巷哭閑架法消爛小鹿觸心頭邪馬台國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