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体的意思、无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体的解释

(1).谓行礼中没有一定的动作仪式。《礼记·孔子闲居》:“ 孔子 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 孔颖达 疏:“非有升降揖让之礼,故为无体之礼也。”

(2).没有形体。道家形容道的玄妙抽象,佛教亦以表示教义的玄微。《淮南子·精神训》:“其动无形,其静无体。” 高诱 注:“无形无体,道之容也。”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道生》:“道之为物……指之无体,象之无容。” 唐 张说 《陈州龙兴寺碑》:“观夫广大无相者,虚空也,四轮依之而住;精微无体者,佛性也,万法因之以生。”

(3).没有一定的体式或格式。《旧唐书·音乐志三》:“六变有成,三登无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无体”是汉语中具有多维度含义的词汇,其释义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展开:

  1. 本义与哲学内涵

    “无体”指事物缺乏具体形态或物质载体。《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没有形体”,常见于哲学语境。如《礼记·孔子闲居》载“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此处强调礼仪的本质不依附于固定形式,而是内在精神的体现。

  2. 理学范畴的延伸

    宋明理学中,程颢提出“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认为宇宙本体超越形体限制(参考《二程遗书》)。这一概念与“道”“气”等哲学范畴相关联,指代无形无相的本源存在。

  3. 文学与语言应用

    现代汉语中可用于描述抽象事物的不可触摸性,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例句“情意无体却真切”,通过通感手法将情感具象化,体现汉语表达的灵活性。

(参考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汉语大词典》修订版、中华书局《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二程集》)

网络扩展解释

“无体”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涵盖以下三方面:

  1. 行礼无固定仪式
    指礼仪中不拘泥于特定动作或形式,强调内在精神而非外在规范。如《礼记·孔子闲居》提到“无体之礼”,即不依靠揖让升降等仪式体现的礼。

  2. 道家与佛教的抽象概念
    道家用以形容“道”的玄妙无形,如《淮南子》称“其静无体”,说明道超越形体限制;佛教则借以表达教义的深奥微妙,如唐代文献提到“精微无体者,佛性也”。

  3. 无固定体式或格式
    指事物或表达方式没有固定模式,如《旧唐书》提到音乐“三登无体”,强调形式的灵活性。

其他扩展: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证或跨语境分析,可参考上述来源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摆杀保艾保辜避者达不可估量布母残缺车流琛献初昔刺心刻骨黨正道本耳子藩蔽梵阁番乐番芋飜掌讽怨覆前戒后甘州破共亲宫苑顾佣海南省鞬子惊慄金匮石室金融寄宿棘垣恳恻克攘狼奔鼠偷淩霜侯卖私莽莽漠漠马牙褶明监泥俑遣兴气力轻翠弃瑕録用区有融冶柔艣桑黮商标注册世风日下遂祸坦克兵通释通训屯沴托怀侮文效足谢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