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霞際的意思、霞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霞際的解釋

雲邊。形容極高之處。 唐 孟郊 《送清遠上人歸楚山舊寺》詩:“波中出 吳 境,霞際登 楚 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霞際,是一個富有詩意的漢語詞彙,由“霞”與“際”兩個單字組合而成,主要用于描繪與雲霞相接的天邊景象,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尤其是詩詞之中。其含義可從字源、詞義及文學意象三個層面進行詳細闡釋:


一、字源解析

  1. 霞 (xiá):
    • 本義指日出或日落時,日光斜射在天空中,因空氣散射作用而呈現的彩色光暈或雲彩。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雖未直接收錄“霞”字,但後世字書如《玉篇·雨部》釋為“赤雲氣也”,強調其紅色雲氣的特征。在傳統文化中,“霞”常象征光明、絢麗、祥瑞或超脫塵世的美好境界。
  2. 際 (jì):
    • 本義指兩牆相接之處,引申為邊緣、交界、會合之處。《說文解字·阜部》:“際,壁會也。”段玉裁注:“兩牆相合之縫也。”其核心意義在于“相接的邊緣或處所”。
    • 在空間上,可指天與地、水與天、山與天等相接之處(如天際、水際)。
    • 在時間上,可指前後相接之時(如春夏之際)。
    • 在抽象意義上,可指彼此之間(如人際)。

二、詞義闡釋 “霞際”作為合成詞,其核心含義即指:

三、文學意象與應用 在古典文學,尤其是詩詞中,“霞際”是一個極具畫面感和意境的詞彙:

  1. 描繪高遠壯闊之景:常用來表現視野的盡頭、天空的高遠處,渲染一種遼遠、空靈、超凡的意境。例如:
    • 南朝梁·何遜《日夕望江山贈魚司馬》:“霞際被錦文,天雞弄和風。” (描繪霞光如錦緞鋪展于天際,天雞在和風中啼鳴的景象。)
    • 唐·李峤《晚景怅然簡二三子》:“氣引迎寒露,光收向晚霞。霞際看鴻翥,雲中望鹭飛。” (在晚霞的邊緣看鴻雁高飛,在雲中眺望白鹭翺翔。)
  2. 象征仙境或理想境界:因雲霞常與神仙傳說相聯繫,“霞際”也常被用來指代仙境、天庭或超凡脫俗的境界。例如:
    • 唐·王勃《七夕賦》:“霞際鳥沉,雲中雁落。” (此處的“霞際”可理解為仙境之邊緣。)
  3. 烘托人物情感或姿态:有時也用于形容人物(如仙女、隱士)身處高遠、缥缈之境,或表達一種向往之情。例如:
    • 南朝齊·謝朓《七夕賦》:“步廣階而延睐,屬霞際而停觞。” (在寬闊的台階上遠望,對着天邊的雲霞停下酒杯。)
    • 唐·李商隱《聖女祠》:“霞際鳳帔舉,人間翠幕張。” (描繪聖女在雲霞邊際舉起鳳鳥圖案的披肩,人間則張開了翠綠的帷幕。)

總結 “霞際”一詞,源于“霞”之絢麗與“際”之交界,合指雲霞的邊緣、雲霞與天空(或其他景物)相接之處。它不僅是描繪自然景象的地理方位詞,更在古典文學中被賦予了豐富的審美意象,常用于表現高遠、壯闊、空靈、甚至帶有仙氣的境界,是詩人詞客營造意境、抒發情懷的重要詞彙。

主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權威大型語文辭書,對“霞際”有明确釋義及書證引用)
  2. 《說文解字》(附段玉裁注),中華書局影印本。 (追溯“際”字本義及演變)
  3. 《古代漢語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4年。 (收錄“霞際”詞條,提供釋義及部分例句)
  4. 《全唐詩》、《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等古籍數據庫。 (提供“霞際”在古典文學作品中的實際用例,如李峤、謝朓、王勃、李商隱等人的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

“霞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用法

  1. 詩詞引用

    • 唐代詩人孟郊在《送清遠上人歸楚山舊寺》中寫道:“波中出吳境,霞際登楚岑。”此處“霞際”指雲邊的高處,表達對友人歸隱山林的意境。
    • 李峤的《日》中“雲間五色滿,霞際九光披”,則通過“霞際”渲染日光與雲霞交織的壯麗畫面。
  2. 用法特點

    • 文學意象:多用于山水詩或抒情散文中,增強畫面感和空間層次感。
    • 音韻搭配:常與“天際”“雲間”等詞呼應,形成對仗工整的修辭效果。

三、字義解析


四、示例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背景或相關文學分析,可參考古典文學典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室百戲筆斷意連布宜諾斯艾利斯恻怛之心側畔長兼吃飯赤瘕舛殊出人意外帶擋亶叙定謀頓足捶胸多音字方夏返邪歸正風霾奮起直追杠房格擊根絕搆締管葛鶴鼎鴻雲穢身欄幹子浪罵靈劍露花風絮馬磨謾約木化九隆内患判袂濆淖清清秋聽汽舟日薄桑榆柔中有剛單老深溝固壘紳冕適口收網體段托翰為間圍屏圍姓狹阨罅發先聖先師絃心小宰相寫字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