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遂事的意思、無遂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遂事的解釋

謂臣下無君命不得自行專斷。《公羊傳·僖公三十年》:“冬, 天王 使宰 周公 來聘,公子遂如京師,遂如 晉 。大夫無遂事。此其言遂何?公不得為政爾。” 何休 注:“不從公政令也,時見使如京師而橫生事,矯君命聘 晉 ,故疾其驕蹇自專。” 徐彥 疏:“﹝大夫無遂事,﹞正以臣無自專之道也。” 漢 劉向 《說苑·奉使》:“《春秋》之辭有相反者四:既曰‘大夫無遂事’,不得擅生事矣,又曰‘出境可以安社稷利國家者,則專之可也’……何也?曰:此義者各止其科不轉移也。不得擅生事者,謂平生經常也;專之可者,謂救急除禍也。”《漢書·馮奉世傳》“議者以 奉世 奉使有指,《春秋》之義亡遂事, 漢 家之法有矯制,故不得侯” 唐 顔師古 注:“無遂事者,謂臨時制宜,前事不可必遂也。” 王先謙 補注:“ 宋祁 曰: 師古 誤注‘遂事’,可駮。 蘇輿 曰:《公羊》 桓 八年傳:‘遂者何,生事也,大夫無遂事。’此用其義。 何 注:‘生,猶造也。專事之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遂事”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固定表達,其核心含義是“不要放任事務自行發展”或“不可對事務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該詞組強調在處理事務時應保持主動幹預和謹慎負責的态度,避免因疏忽或懈怠導緻不良後果。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無(無)

    副詞,表示禁止或勸阻,相當于“不要”“不可”。

  2. 動詞,本義為“放任”“順其自然”,引申為“聽任”“不加幹預”。

    :《說文解字》釋“遂”為“亡也”,段玉裁注:“引申為放任之義。”

  3. 名詞,指事務、職責或具體工作。

組合釋義:

“無遂事”即告誡人們不可對事務采取放任态度,需主動承擔責任并積極幹預。


二、深層内涵與用法

此短語多見于先秦典籍,體現古代對職責的嚴謹态度:


三、經典出處與語境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無私積,可不謂忠乎?無遂事,無專行。”

此處“無遂事”與“無專行”并列,指不獨斷專行,亦不放任事務失控,體現對權責的平衡把握。


四、現代適用場景

雖為古語,其精神仍適用于當代:

  1. 管理領域:提醒領導者避免“放權過度”,需動态跟蹤項目進展。
  2. 個人修養:反對拖延敷衍,倡導“事必躬親”的負責态度。
  3. 政策執行:政府施策需持續監督反饋,防止政策落地變形。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遂”字釋義“放任,聽任”。
  2. 《左傳譯注》(中華書局,2018版)襄公二十九年篇。
  3.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遂”字注疏。
  4. 《論語·學而篇》:“敬事而信”思想關聯闡釋。

網絡擴展解釋

“無遂事”是古代漢語中的特定表達,其核心含義為臣子未經君主授權不得擅自決斷事務。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無遂事”指臣下在未獲得君主明确命令時,不可自行專斷行事。其中“遂”意為“專斷、擅自”,強調對權力範圍的約束。

2.出處與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公羊傳·僖公三十年》,記載魯國公子遂受命出使周朝都城後,未經魯僖公允許擅自前往晉國,被批評為“大夫無遂事”。漢代何休注解稱此舉“矯君命”“驕蹇自專”,徐彥進一步指出“臣無自專之道”。

3.引申含義

4.近現代理解

現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或古漢語教學,常作為分析先秦政治制度的例證,體現早期官僚體系的運作規則。

參考資料說明

若需查閱原始文獻,可參考《公羊傳》相關章節,或漢典、滬江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凹崄被具邊際钗朵沉浮俯仰成仇塵纓遲明賜香從優粗衣惡食兜籠墩布敦害恩福耏門方字反思逛逸涸塞奸回珓杯驕猜腳光解凍竭悃金璇刻骨硁執狼蔔食浪子車離塵衣領禦厘品立效奶胖撓阻歐洲聯盟條約破夏箧枕頃前秦女七夕紅染渲桑域山原神廚深根甯極搜刷算發速快犆縣通迵為期五方雜厝五角星[形]閑曹冷局相迕仙橋霞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