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硁執的意思、硁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硁執的解釋

猶固執。 明 劉若愚 《酌中志·憂危竑議後紀》:“豈可硜執小節,先求休緻,反使奸計得肆,成何政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硁執(kēng zhí)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硁”與“執”組合而成,形容人固執己見、不知變通的性格或行為。其核心含義可拆解如下:


一、字義溯源

  1. 硁(kēng)

    本義為敲擊石頭的聲音(《說文解字·石部》),引申為固執、淺薄而頑固之意。如《論語·子路》載孔子言:“硁硁然小人哉!”朱熹注:“硁硁,小石之堅确者”,喻指見識淺卻固執己見。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論語集注》(朱熹)。

  2. 執(zhí)

    原意為“持握”,後衍生出堅持、固執之義(《康熙字典·手部》)。如《尚書·大禹谟》雲:“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此處“執”含堅守之意,但過度則為偏執。

    來源:《康熙字典》、《尚書正義》(孔穎達)。


二、詞義解析

“硁執”融合二字含義,特指:


三、典籍例證

  1. 《論語·憲問》:

    “鄙哉硁硁乎!”形容淺陋固執之态,後衍生為“硁執”的語義基礎。

  2. 《清史稿·湯斌傳》:

    “然性過硁執,每與廷議不合”,指其性格過于剛硬固執,難融衆議。


四、近義辨析


五、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今多見于文史研究或批判性語境,如評析曆史人物性格(例:“他硁執于舊制,終緻改革失敗”)。日常表達中,“固執”“迂腐”更為常用。

權威參考: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論語譯注》(楊伯峻,中華書局)
  4. 《二十四史全譯·明史/清史稿》(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硁執”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硁執(拼音:kēng zhí)指固執,形容人堅持己見、不易變通的态度。該詞由“硁”和“執”組成:

二、出處與例句

該詞可見于明代文獻,如劉若愚《酌中志·憂危竑議後紀》中記載:“豈可硜執小節,先求休緻,反使奸計得肆,成何政體!”。此處“硁執”強調因拘泥于次要細節而忽略大局的固執态度。

三、綜合解析

  1. 詞義特點:含貶義,多用于批評過度堅持而不懂變通的行為。
  2. 近義詞:固執、拘泥、頑固。
  3. 反義詞:靈活、通達、圓融。

四、使用建議

該詞屬于書面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古文或學術讨論中。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口語中可用“死闆”“一根筋”等更通俗的詞彙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硁”或“執”的單獨釋義,可參考漢字工具書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便索表示弊端步鬥踏罡蹭坐饬催垂紳膽大妄爲單調到達大清凋罄疊用定朔帝韶端線砘子諷傳高鹗公金黑單龢同皇上帝畫雉灰頽講德講閱家政解鞍驚悮金科玉篆激起姬妾究诘稷正睽阕懶堕母牛龐眉皓首炮人辟宮起落青宮秦虢呮查散落少東家生故生搶順義豎旗杆歲醪遂亡宿約停虅投匮襪雀微單羨財歇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