撓阻的意思、撓阻的詳細解釋
撓阻的解釋
阻撓。 鄭觀應 《盛世危言·稅則》:“其寳稅之權,操諸本國。雖至大之國,不能制小國之重輕;雖至小之國,不緻受大國之撓阻。蓋通行之公法使然也。”
詞語分解
- 撓的解釋 撓 (撓) á 攪,攪動:“使水濁者,魚撓之”。 擾亂,阻止:撓亂。阻撓。 彎曲(喻屈服):撓曲(?)。撓折。撓志(屈節從人)。百折不撓。 搔,輕輕抓:撓癢。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阻的解釋 阻 ǔ 險要的地方:“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攔擋:阻擋。阻隔。阻攔。阻力。阻撓。梗阻。勸阻。阻擊。阻抑。阻滞。阻難(刵 )。阻塞(?)。 艱難:道阻且長。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
網絡擴展解釋
“撓阻”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 ,其基本含義為阻撓、妨礙,指事情進展受到幹擾或阻礙。以下為詳細解析:
基本解釋
-
字義分解:
- 撓:原指抓撓,引申為攪亂、幹擾(如“阻撓”)。
- 阻:意為阻擋、妨礙(如“勸阻”“暢通無阻”)。
- 組合後,“撓阻”強調通過幹擾或施加壓力使行動受阻。
-
語義特點:
- 多用于描述人為或外部因素對計劃、行動的幹擾,如政策推行受阻、人際矛盾引發的障礙等。
用法與示例
- 經典文獻引用:
鄭觀應在《盛世危言·稅則》中提到:“雖至小之國,不緻受大國之撓阻”,指小國不會因大國的阻撓而喪失自主權。
- 現代語境:
可用于正式或書面表達,例如:“項目因資金問題受到撓阻,進展緩慢。”
權威性補充
- 詞典定義:漢典、滬江詞典等均将其解釋為“阻撓”,屬同義複詞結構。
- 使用場景:常見于法律、政策、人際糾紛等需強調“外力幹預”的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近義詞(如“阻撓”“妨礙”)或反義詞(如“暢通無阻”),可參考中的擴展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撓阻的意思
撓阻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被障礙、困擾或限制。它形容事物受到阻礙而難以順利進行,或者人受到困擾而無法自由發展。
拆分部首和筆畫
撓阻的部首是手,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扌(手的簡化形式),右邊的部首是阝(阜的簡化形式,表示土丘)。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和繁體
撓阻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繁體字寫作「撓阻」,字形比簡化字複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撓阻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阻可以寫作「阻」或者「鄒」,而撓可以寫作「撓」或者「撓」。
例句
1. 他的計劃因為資金問題而受到了撓阻。
2. 她渴望自由的心受到了撓阻,無法追求自己的夢想。
組詞
1. 克服撓阻
2. 撓阻障礙
3. 面臨撓阻
4. 撓阻人生
近義詞
阻礙、困擾、限制、妨礙
反義詞
順利、順暢、通暢、順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