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珓杯的意思、珓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珓杯的解釋

杯珓。 宋 袁文 《甕牖閑評》卷七:“今人皆言珓杯,古人謂之杯珓。 韓退之 詩雲:‘手持杯珓導我擲,雲此最吉餘難同。’” 元 無名氏 《替殺妻》第三折:“行道數十裡地,見座神廟,我且問珓杯咱。” 明 鄭真 《計偕錄·行程日記》:“因舉珓杯乞靈,卦辭以 蘇武 為言,有‘節毛終見 漢 君王’之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珓杯是古代占卜器具的專稱,亦稱“杯珓”或“杯筊”,其核心功能是通過投擲兩片特定形制的器物來推斷吉兇。該詞由“珓”與“杯”二字複合構成,“珓”字從玉部,本義指占卜器具的材質或形态特征,“杯”則指器物形似杯狀凹陷的構造特征。

從形制源流考據,珓杯早期多用蚌殼制作,後演變為竹木削制的半月形器具。兩片珓杯通常一面呈凸面(陽面),一面為平面(陰面),占卜時擲地後根據組合形态判斷結果:兩陽為“陽珓”,兩陰為“陰珓”,一陰一陽則為“聖珓”。宋代程大昌《演繁露》載:“問卜于神,投杯珓地,觀其俯仰以斷休咎”,印證了其操作方法。

該器具在宗教儀式與民俗活動中具有雙重文化價值。《漢語大詞典》引《朱子語類》釋義:“珓者,以蛤蜊殼為二片,擲之蔔吉兇”,說明其作為占卜工具的曆史延續性。現代民俗學研究顯示,閩台地區廟宇至今仍保留擲珓杯問卜的傳統,兩片木質珓杯的陰陽組合對應“允杯”“笑杯”“陰杯”三種預兆。

網絡擴展解釋

“珓杯”是中國傳統占卜用具,主要用于與神明溝通、求問吉兇。以下是綜合古籍和文獻的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與用途

珓杯(拼音:jiào bēi)由兩片蚌殼或竹木制成,形似新月,每片分正反兩面:平面為陽面(正面),凸面為陰面(反面)。使用時擲于地面,根據俯仰組合判斷神明旨意。其功能類似于籤卦,常見于道教儀式和民間信仰,尤其在閩台、潮汕地區流行。

2.占卜方法

珓杯的卦象主要有三種:

3.曆史淵源

珓杯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時期,古籍《甕牖閑評》記載其原名“杯珓”,韓愈詩句“手持杯珓導我擲”也印證了其占卜傳統。元代雜劇《替殺妻》和明代文獻中均有使用珓杯的情節,表明其長期作為占卜工具存在。

4.文化意義

珓杯反映了古人通過自然物與神明溝通的樸素信仰,是民間宗教儀式的重要載體。其形制簡單卻蘊含陰陽辯證思想,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天人感應的追求。

擴展提示:若需了解更具體的占卜流程或地域文化差異,可參考道教典籍或民俗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飽學之士本謀并視不瞽不聾不吝珠玉曹事稱舉聰明反被聰明誤翠幕德薄能鮮登山運動法定人數番首鈎距光輔黃金榜讙譊壺湌互反霍光駕被節料錢京沈鐵路靖言庸回盡觞絕版亢悍坑谷空廢樂天安命柳弱花嬌旅旅沒臉謀生奶腥拏手清閨酋健鵲巢鸠居确切容齒柔克瑞昌山盟飾羔時俊屎蚵蜋施仁布德拾頭收風疏襟贖死泝回圖式土室亡不旋跬委箧香鈎小死檄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