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nd one's regards to;extend greetings to] 問安;問好
緻以親切的問候
問好;問安。 唐 薛調 《無雙傳》:“郎君見知此驛,今日疑娘子在此,令 塞鴻 問候。” 元 楊梓 《霍光鬼谏》第三折:“感陛下特憐念,舊公侯,親自來問候。” 巴金 《秋》一:“她要三妹寫信代她問候二妹。”
“問候”是一個漢語常用詞,指通過語言或行為向他人表達關心、善意或禮貌的舉動,通常用于人際交往的初始階段,以建立或維持友好的關系。具體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基本定義
“問候”由“問”(詢問)和“候”(關切)組成,核心是主動表達對對方的關注。例如日常見面時說“你好”,節日時發送祝福語,或書信開頭的“見信如晤”等,均屬于問候的範疇。
使用場景
文化差異
不同文化對問候的形式要求不同。例如:
語言變體
根據親疏關系和場合,可分為:
社會功能
問候不僅是禮貌規範,更是維系人際關系的紐帶。心理學研究表明,恰當的問候能快速拉近社交距離,傳遞尊重與善意,促進後續溝通的順暢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文化中的問候習俗或語言學分析,可提供更具體的方向以便補充說明。
問候一詞是指向他人表達問候、祝福、問好的行為或言語。它是人際交往中常見的禮貌表示,以展示對他人的尊重和關愛。
“問候”一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其中“問”字的部首為口,而“候”字的部首為亻。根據筆畫計算,其中“問”字一共有5畫,“候”字一共有10畫。
“問候”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中,“問”字意為詢問、打聽,而“候”字意為等待、守候。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通過詢問等待的方式向他人表示關心和問安。
在繁體字中,“問候”一詞的寫法為「問候」。
在古代漢字中,“問”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代寫法中,它由一個“口”字旁加上“門”字下,表示口問門戶之象。而“候”字的古代寫法則更加簡化,由“亻”字旁加上“後”字,表示候人之意。
1. 我向你問候,請保重身體。
2. 他發來問候,請你多加照顧。
組詞:問好、問安、問候語
近義詞:問好、緻意、慰問
反義詞:冷漠、怠慢、不理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