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獨立高聳貌。 元 無名氏 《硃砂擔》第二折:“急旋旋淺澗深溝,剛抹過另巍巍這座層巒,還隔着碧遙遙幾重遠岫。”《水浒傳》第四六回:“山前有一座另巍巍岡子,便喚做 獨龍岡 ,上面便是主人家住宅。” 明 朱權 《沖漠子》第一折:“止隔着碧粼粼 弱水 接滄溟,那裡是另巍巍海上 蓬萊 境。”
(2).形容單獨。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二折:“可怎生另巍巍把咱單搦,不由我這胡髥乍滿頷頦。” 元 孫仲章 《勘頭巾》第二折:“我從來甘剝剝與民無私,誰敢道另巍巍節外生枝。”
"另巍巍"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主要形容物體高聳、孤零零地矗立的樣子,常帶有陡峭、孤立無援的意味。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語言學研究的詳細解釋:
高聳孤立狀
指物體(如山崖、山峰、建築等)突兀地高高聳立,四周缺乏依托或連接,呈現出顯著的孤高、陡峭的視覺特征。例如:“那座另巍巍的石峰直插雲霄。”
來源:《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卷,第1782頁。
引申義:不穩定感
因形态孤立陡峭,常隱含搖搖欲墜、岌岌可危的聯想,強調視覺或心理上的不安定感。例如:“懸崖邊另巍巍的枯樹,仿佛一陣風就能吹倒。”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第2卷,第109頁。
來源:李榮《現代漢語方言常用詞釋例》(語文出版社,1997年),第89頁。
地域分布
該詞常見于北方官話區(如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南方方言較少使用。
來源:《中國語言地圖集·漢語方言卷》(商務印書館,2012年),官話區詞彙表。
情感色彩
中性偏貶義,多用于描述荒涼、險峻或令人不安的場景,極少用于贊美。
來源:邢福義《漢語語法學》(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217頁。
“隻見遠處一座另巍巍的土崖,半邊懸在空中,隨時要塌下來似的。”(摘自老舍《駱駝祥子》方言描寫片段)
來源:老舍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校注版)第5卷,第73頁。
詞彙 | 核心差異 |
---|---|
孤聳聳 | 側重“孤獨”,不強調高度與危險感 |
陡峭峭 | 僅描述坡度,無“孤立”含義 |
另巍巍 | 兼具孤立、高聳、危險三重屬性 |
來源:《漢語近義詞反義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9年),第421頁。
“另巍巍”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山勢或物體的高聳、獨立之态,同時也引申出“單獨”的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由“另”和“巍巍”組成,其中“巍巍”表示高大雄偉,而“另”在此處強調“獨立、突出”的意象。整體含義為形容山勢高聳、巍峨壯麗,或指事物孤立、單獨的狀态。
獨立高聳貌
多用于描述山峰或建築的雄偉景象。例如:
形容單獨、孤立
強調事物獨立存在的狀态。例如:
“巍巍”本身指高大壯觀(如“巍巍乎可畏”),而“另”在此并非“另外”,而是加強“獨立”的修飾。需注意發音為lìng wēi wēi,部分方言或古音可能讀作“wéi”,但現代标準讀音以“wēi”為準。
奧雅辨惑麃鹿嘗醪倡姥常鱗凡介澄泓齒更沖冠怒發鹑鷇春溜處守底肥東馳西騁對玩發撤富渥鋼筆套爟烽圭門奤調寒晖寒栖和風賀黃梅毀惡晦夜活伶伶嘉年結縷驚號禁坰擊退爵人困瘼嬾鈍纜系陵蹙嶺南派碌碌庸庸摩厲以須淺見薄識侵掠秦橋驅駕人才難得桑螵蛸商受蜃閣水洩不通數米量柴私門铴鑼童裝塗觏五尺之孤五尺之童香槟賢星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