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接淅的意思、接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接淅的解釋

捧着已經淘濕的米。語出《孟子·萬章下》:“ 孔子 之去 齊 ,接淅而行。” 朱熹 集注:“接,猶承也;淅,漬米也。漬米将炊,而欲去之速,故以手承米而行,不及炊也。”後以“接淅”指行色匆忙。 宋 蘇轼 《歸朝歡》詞:“此生長接淅,與君同是 江 南客。” 清 錢陸燦 《周亮工墓志銘》:“三仕三已,如傳舍接淅,不及有所裨益,故莫得而書焉。” 王闿運 《<老子注>序》:“見不行則接淅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接淅”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古典文獻中有明确記載,但在不同語境下存在兩種解釋:

一、傳統經典釋義(源自《孟子》)

  1. 基本含義
    指行色匆忙,來不及完成事務。源自《孟子·萬章下》中記載孔子離開齊國時“接淅而行”,朱熹注釋:“接,猶承也;淅,漬米也。”意為捧着已淘濕的米匆忙離開,來不及做飯。

  2. 典故背景
    孔子因急于離開齊國,未等米下鍋便帶着濕米啟程,後“接淅”被引申為形容匆忙的狀态。例如蘇轼《歸朝歡》中“此生長接淅”,即以“接淅”表達漂泊匆忙的人生。


二、現代引申用法(需謹慎考辨)

部分現代詞典提到“接淅”可形容“細微的聲音”(如細雨、風聲),但這一解釋缺乏古典文獻支撐,可能是對“淅瀝”等拟聲詞的混淆。建議優先采用《孟子》的傳統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接淅

接淅(jiē xī)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接和淅。

拆分部首和筆畫

接(jiē)是由扌(手)和妾(qie)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為5。

淅(xī)是由氵(水)和析(xī)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為11。

來源

接淅這個詞源于古代文人的詩詞創作,用來形容細微柔和的聲音,如溪水流淌或風吹葉落的聲音。它通常用來形容清脆、悅耳的聲音。

繁體

接淅的繁體字為接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接淅可能采用不同的寫法。其中,接可以寫作曓,淅可以寫作矽。

例句

1. 溪水從山間流過,發出悅耳的接淅聲。

2. 風吹過樹梢,枝葉發出淅淅的接淅聲。

組詞

接淅并不常見于組詞,但可以在句子中與其他詞語組合使用,如:接淅聲、接淅響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悅耳、清脆、響亮。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沉悶、嘈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