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經履的意思、經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經履的解釋

猶經曆。《後漢書·應奉傳》:“ 奉 少聰明,自為童兒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後漢書·西羌傳論》:“﹝ 段熲 ﹞被羽前登,身當百死之陳,蒙沒冰雪,經履千折之道。”《魏書·郭祚傳》:“ 祚 達於政事,凡所經履,鹹為稱職。” 唐 劉知幾 《史通·疑古》:“雖使百金之子,猶憚經履其途;況以萬乘之君,而堪巡幸其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經履"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字的本義及結合後的引申義來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核心意思:

  1. 經曆;經過(動詞)

    • 字義解析:
      • 經(經): 本義指織布時的縱線(與“緯”橫線相對),引申為“經過”“經曆”“治理”。《說文解字》:“經,織從(縱)絲也。”段玉裁注:“織之從絲謂之經。必先有經而後有緯。…故凡經過、經營、經紀、經綸,皆經之引申。”
      • 履: 本義是“踩踏”“行走”,引申為“經曆”“實踐”。《說文解字》:“履,足所依也。”段玉裁注:“引申之訓踐,…又引申之訓祿。” 在“經曆”意義上,“履”與“經”義近。
    • 複合義: “經”與“履”在表示“經曆”“經過”這個意義上同義複用,強調親身走過、經曆過某事或某地。指涉具體的行為過程或人生閱曆。
    • 典籍例證:
      • 《後漢書·鄭玄傳》:“(鄭玄)遊學周秦之都,往來幽、并、兖、豫之域,獲觐乎在位通人,處逸大儒,得意者鹹從捧手,有所受焉。遂博稽六蓺,粗覽傳記,時睹秘書緯術之奧。…經履 洙泗,過存馬鄭。” 此處“經履洙泗”指鄭玄親身遊曆、訪學于孔子講學的洙水、泗水流域(代指儒學聖地)。
      • 《宋書·謝靈運傳》:“靈運少好學,博覽群書,文章之美,江左莫逮。…經履 山水,無處不至。” 指謝靈運親身遊曆山水。
  2. 實踐;實行(動詞)

    • 字義解析: 此義項更側重于“履”的“踐行”“實行”之義。“經”在此可能帶有“治理”“經營”或“遵循(某種規範)”的意味,與“履”結合,強調将某種理念、規範或計劃付諸實際行動。
    • 複合義: 指親身實踐、身體力行某種道理、職責或計劃。
    • 典籍例證:
      • 此義項雖不如“經曆”義項常見,但在古文中亦有體現。例如,可理解為遵循并實踐某種禮法或職責。《禮記·表記》:“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憚也,言足信也。’…履端于始,序則不愆。” (此處“履”即實踐之意,雖非直接使用“經履”,但“履”的實踐義是“經履”此義項的基礎)。
      • 後世文獻或注疏中,在解釋相關概念時,會用到“經履”來強調實踐層面。如談論官員需“經履民事”,意指需要實際處理、管理民間事務。

“經履”一詞的核心含義在于強調親身性和過程性。其主要指:

該詞多見于古代史書、傳記或議論性文章中,用以描述人物的行迹或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屬于較為文雅的書面用語。

參考資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經履”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經曆”,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經履”指個人所經曆的事件或過程,強調時間維度上的體驗積累。該詞由“經”(經過)和“履”(行走)兩個動詞組合而成,通過雙重動作強調對人生曆程的完整覆蓋。

二、詞源考據

  1. 古籍用例

    • 《後漢書·應奉傳》記載:“奉少聰明,自為童兒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描述應奉自幼至長的完整經曆。
    • 《魏書·郭祚傳》稱其“達於政事,凡所經履,鹹為稱職”,突顯仕途經曆與能力的關聯。
  2. 單字溯源
    “履”在甲骨文中為鞋履象形字(見漢典),本義為“行走”,引申為“經曆”,如《禮記》中“履端于始”即強調實踐過程。

三、語義關聯

該詞與“履曆”存在同源關系,均源于“履”的行走意象。但“經履”更側重主觀體驗的完整性,而“履曆”多指向客觀記錄(如現代簡曆)。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直接使用“經履”,但在文言色彩濃厚的語境中仍可見其蹤迹,常用于強調個人成長或曆史事件的完整過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可參考《後漢書》《魏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哀怨安適般演駁選步步嬌不羁之民才慧成頭垂裕粗識打肚皮官司大良造丹徒布衣定距短詠短棹風知黼冕伏兔光德過則勿憚改古直喉韻恢張講花匠畫奬飾倦色巨鹿舉止娴雅枯枝流沫麗顔謀士南北合套蹑蹈捏碼子俳說蓬池缥色翹尾巴侵惱親逖穹宮虬虎棄之如敝屣揉磨僧衲審察神構熟套子嘶韻頭蠶屯禦霧駁無為天下先仙部相面鄉杖邪門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