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經履的意思、經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經履的解釋

猶經曆。《後漢書·應奉傳》:“ 奉 少聰明,自為童兒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後漢書·西羌傳論》:“﹝ 段熲 ﹞被羽前登,身當百死之陳,蒙沒冰雪,經履千折之道。”《魏書·郭祚傳》:“ 祚 達於政事,凡所經履,鹹為稱職。” 唐 劉知幾 《史通·疑古》:“雖使百金之子,猶憚經履其途;況以萬乘之君,而堪巡幸其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經履”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經曆”,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經履”指個人所經曆的事件或過程,強調時間維度上的體驗積累。該詞由“經”(經過)和“履”(行走)兩個動詞組合而成,通過雙重動作強調對人生曆程的完整覆蓋。

二、詞源考據

  1. 古籍用例

    • 《後漢書·應奉傳》記載:“奉少聰明,自為童兒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描述應奉自幼至長的完整經曆。
    • 《魏書·郭祚傳》稱其“達於政事,凡所經履,鹹為稱職”,突顯仕途經曆與能力的關聯。
  2. 單字溯源
    “履”在甲骨文中為鞋履象形字(見漢典),本義為“行走”,引申為“經曆”,如《禮記》中“履端于始”即強調實踐過程。

三、語義關聯

該詞與“履曆”存在同源關系,均源于“履”的行走意象。但“經履”更側重主觀體驗的完整性,而“履曆”多指向客觀記錄(如現代簡曆)。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直接使用“經履”,但在文言色彩濃厚的語境中仍可見其蹤迹,常用于強調個人成長或曆史事件的完整過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可參考《後漢書》《魏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經履 - 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經履》是一個古漢語詞語,讀音為jīng lǚ。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經”和“履”。

“經”是一個拆分部首,它的意思是“引導、引經據典、經書”。它的構造是由“纟”部和“小”部組成,表示紡織品的紗線。纟部位于上面,小部位于下面。在書寫時,先寫纟部,然後再寫小部,筆畫順序是從左到右、從上到下。

“履”是一個拆分部首,它的意思是“踩、走、踏”。它的構造是由“屍”部和“彳”部組成,表示一個人的屍體和走路的腳步。屍部位于上面,彳部位于下面。在書寫時,先寫屍部,然後再寫彳部,筆畫順序是從左到右、從上到下。

《經履》的來源和繁體

《經履》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它最早出現在《史記·平準書》中,意指“按照經典循序漸進地學習”,後來逐漸演變為表示“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的含義。

在繁體中,經和履的書寫形式沒有變化,仍然是由纟部和小部、屍部和彳部組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些不同。在古代,經部的寫法包括“經”和“經”,履部的寫法包括“履”和“履”。其中,“經”将纟部寫成了系字旁,而“經”将屍部寫成了身字旁。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常見,一般在古代文獻或書法作品中才能見到。

例句

1. 他學習用心,經履不辍,終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2. 在工作中,我們要經履坎坷,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3. 這位老師經履多年,經驗豐富,對學生的幫助很大。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經曆、履行、經驗

近義詞:經曆、履曆、經驗

反義詞:不經之談、不履行、無經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