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于山海設官管理鹽鐵之政。《管子·海王》:“ 桓公 曰:‘然則吾何以為國?’ 管子 對曰:‘唯官山海為可耳。’”
“官山海”是中國古代經濟思想中的重要術語,指由國家專營鹽、鐵等自然資源的政策。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最早出自《管子·海王》,原文記載齊桓公與管仲的對話:“唯官山海為可耳”,即主張通過官方控制山(礦産)海(鹽業)資源來增加國家收入。其核心是“鹽鐵官營”,即政府壟斷鹽鐵的生産和流通。
這一思想反映了古代國家對資源管控的早期實踐,為後世經濟政策(如專賣制度)提供了曆史參考。
注:部分網頁中提到的“官山”為地理名稱(如福建周甯、安徽蕭縣的山峰),與“官山海”經濟概念無關,需注意區分。
《官山海》是一個由三個字組成的詞語,其中每個字都具有特定的意義和拆分部首及筆畫。接下來我們将詳細介紹這個詞語的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官山海》是指“官員、山地和海洋”三者的結合。這個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政治、軍事或經濟上具有廣闊的視野和影響力,能夠掌控各個領域。
- "官"字的拆分部首是"宀",總共有8個筆畫。
- "山"字的拆分部首是"山"自身,總共有3個筆畫。
- "海"字的拆分部首是"氵",總共有9個筆畫。
《官山海》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經典文獻《尚書》,其中有關于官員的描述以及山地和海洋的描繪,後來形成了這個詞語的引申意義。
《官山海》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為「官山海」。
在古代,「官山海」字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例如「官」字可能寫作「官」或「冠」,「山」字可能寫作「山」或「山」,「海」字可能寫作「海」或「湃」。
- 他在政府工作中展現出了官山海的能力和魄力。
- 這位企業家在商界擁有官山海的威望和實力。
- 官員、官職、山脈、山地、海洋、海岸等。
- 官宦、權貴、高層、大員。
- 平民、普通人、草根、底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