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山海的意思、官山海的詳細解釋
官山海的解釋
謂于山海設官管理鹽鐵之政。《管子·海王》:“ 桓公 曰:‘然則吾何以為國?’ 管子 對曰:‘唯官山海為可耳。’”
詞語分解
- 官的解釋 官 ā 在政府擔任職務的人:官吏。官僚。官邸。官腔。官署。官廳。官爵。 屬于國家的或公家的:官辦。官費。官方。官府。 生物體上有特定機能的部分:感官。器官。五官。 * 。 姓。 民 筆畫數:; 部首:
- 山海的解釋 .山與海。《史記·吳王濞列傳論》:“﹝ 吳王 ﹞能薄賦歛,使其衆,以擅山海利。” 晉 盧谌 《贈劉琨》詩:“每憑山海,庶覿高深。” 宋 曾鞏 《管榷》:“自此山海之入,征榷之筭,古禁之尚疏者皆密焉
專業解析
“官山海”是中國古代經濟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最早見于《管子·海王》篇,指國家通過掌控鹽、鐵等自然資源實現財政集權的政策。該詞由“官”與“山海”組成:“官”指官方管理,“山海”代指山林川澤中的礦産、鹽業等自然資源,合稱即“國家壟斷重要資源”。
從詞義發展看,“官山海”包含三層面内涵:
- 經濟控制:主張國家直接經營鹽鐵生産與流通,《鹽鐵論》記載漢代桑弘羊推行“鹽鐵官營”,将利潤收歸國庫,成為古代財政支柱。
- 社會治理:《漢書·食貨志》提出“山海者,財用之寶路也”,強調資源壟斷可防止豪強兼并,維護社會平衡。
- 政治哲學:儒家學者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評析,此法體現“利權歸于上”的集權思想,但需“量民力而為之”,避免過度征斂。
現代《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中國封建社會政府實行的專賣制度”,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的專題研究指出,該政策對後世“國有專營”模式産生深遠影響。
網絡擴展解釋
“官山海”是中國古代經濟思想中的重要術語,指由國家專營鹽、鐵等自然資源的政策。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定義
該詞最早出自《管子·海王》,原文記載齊桓公與管仲的對話:“唯官山海為可耳”,即主張通過官方控制山(礦産)海(鹽業)資源來增加國家收入。其核心是“鹽鐵官營”,即政府壟斷鹽鐵的生産和流通。
二、實施背景與目的
- 經濟層面:春秋戰國時期,鹽鐵是民生必需品,商人操控市場易形成暴利。管仲提出“官山海”以切斷私商壟斷,保障國家財源。
- 政治層面:西漢時期通過《鹽鐵論》進一步強化該政策,旨在鞏固中央集權,削弱地方豪強勢力。
三、具體措施
- 鹽業:實行“寓稅于價”,通過官方統一收購、加價銷售,間接征稅。
- 鐵礦:政府壟斷開采與鐵器制造,禁止民間私鑄。
四、曆史影響
- 積極作用:在封建經濟初期,有效增加財政收入,抑制商人資本膨脹,維護社會穩定。
- 局限性:後期導緻官僚腐敗、商品質量下降,成為漢代“鹽鐵會議”的争議焦點。
五、現代意義
這一思想反映了古代國家對資源管控的早期實踐,為後世經濟政策(如專賣制度)提供了曆史參考。
注:部分網頁中提到的“官山”為地理名稱(如福建周甯、安徽蕭縣的山峰),與“官山海”經濟概念無關,需注意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百異白玉盤班寮班輪半球辨複敝力陛奏博謇冊葉遲違純淨物雌懦大耗打揢,打揢兒頂水點端憂鳳凰诏高懸月旦個人股構拟鬼力還至杭越嗬唷黃橼回靶踐暴雞鳴之助襟懷擔白就任機械手居賄懼震曠疏類錫魯連書旻宇念青唐古拉山脈弄筆頭漚鳥抛置撇漾峭巘入抄睿化三反砂紙深冬身正不怕影兒歪瘦骨棱棱貪餮鐵缽同力同學弟蕪昧鴮鸅下腳料祥祯消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