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制,五品官荫封至孙子。因称“五品孙”。《新唐书·选举志下》:“三品以上荫曾孙,五品以上荫孙。孙降子一等,曾孙降孙一等。赠官降正官一等,死事者与正官同。郡、县公子,视从五品孙。” 清 袁枚 《随园随笔·金石》:“ 唐 泽王府 主簿 梁 府君并夫人 唐氏 墓誌末云:‘四品孙 义阳 朱宾 撰文,五品孙 滎阳 郑庄 书。’……此 朱 郑 二人,法当荫叙,而尚未得官,故以四品孙五品孙署衔。”
“五品孙”是唐代官员荫封制度中的特定称谓,其含义及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说明:
定义与制度背景
根据唐代规定,五品及以上官员可通过“荫封”特权将官职或待遇延及子孙。其中,五品官可荫封至孙子辈,故称“五品孙”。而三品以上官员则可荫封至曾孙,体现等级差异(《新唐书·选举志下》记载)。
等级差异与降等规则
荫封时存在降等机制:孙子辈的待遇比儿子辈低一等,曾孙又比孙子低一等。例如,郡县公(爵位)之子的待遇相当于从五品官员的孙子。
历史用例
唐代墓志铭中可见相关实例,如《梁府君并夫人唐氏墓志》末尾署名为“五品孙郑庄书”,表明书写者身份为五品官员之孙。
需注意的误读
部分资料(如)误将“五品孙”与明清官职关联,但综合权威来源可知,该词专指唐代荫封制度,与明清无关。
此词反映唐代官僚特权世袭的特点,是研究古代职官制度的重要术语。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新唐书》原文或唐代墓志文献。
《五品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在官僚制度中,指在五品官职中的人。
《五品孙》的拆分部首是“五”和“子”,拆分后的笔画数为“四”和“四”。
《五品孙》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官僚制度中。这个成语在繁体中的写法为「五品孫」。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略有差异。对于《五品孙》来说,它的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是「五品孫」。
这个官员虽然有几分权势,但毕竟只是个五品孙罢了。
以《五品孙》为基础,可以组词如下:
与《五品孙》意思相近的成语有:
与《五品孙》意思相反的成语是:
把臂采菱差忒撑肠陈羹乘门倅廨黨伴恫震独来独往反诘浮脃孚感覆棋腐胔高低犷顽光圆鼓辞孤独者孤鬼骨战回舛浄利镜中鸾旧治苛吏崆嵌叩辞蜡泪联席会议列趄李斯狗枷礼揖麻灰色谬错谬说木梗人判子配俪平调曲破云青春子起葶热官失辞时评士雄首实鼠虎鼠偷狗盗厮咬算寿隋珠荆璧太爷同舍生吴京效答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