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愧辭的意思、無愧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愧辭的解釋

誠信而沒有言不由衷的話。《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趙孟 ﹞對曰:‘夫子之家事治,言于 晉國 無隱情,其祝史陳信于鬼神無愧辭。’” 唐 杜甫 《大雲寺贊公房》詩之一:“把臂有多日,開懷無愧辭。” 唐 李商隱 《撰彭陽公志文畢有感》詩:“敢伐不加點,猶當無愧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無愧辭”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誠信而沒有言不由衷的話,強調言行一緻、表裡如一的态度。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引證

  1. 古代典籍: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描述趙孟評價他人“其祝史陳信于鬼神無愧辭”,即祭祀時言辭誠信無欺。
  2. 詩詞引用:
    • 杜甫在《大雲寺贊公房》中寫道“開懷無愧辭”,表達坦誠相待的情誼;
    • 李商隱《撰彭陽公志文畢有感》提到“猶當無愧辭”,暗指寫作需秉持真實。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擴展

“無愧辭”既是對誠信品格的肯定,也蘊含了中華文化中對言行一緻的高度推崇。其曆史用例和現代語境中的靈活應用,使其成為評價道德操守的重要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解析

《無愧辭》是指言行舉止合乎道義,沒有愧對他人或自己的話語。表示說話行事光明正大、充滿信用。

拆分部首筆畫

《無愧辭》的拆分部首是言,它包含有五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無愧辭》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論語》中的一句話:“君子無愧于天下。”意思是要做到言行光明正大,不辜負天地間的衆生。在繁體中,可以寫作「無愧辭」。

古代寫法

在古代,「無愧辭」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例如,在楚文字書中,「無」可能會寫作「毋」,而「辭」可能會寫作「辯」。這是因為古代字符和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

例句

1. 他一直以無愧辭的行為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2. 隻有用無愧辭的行動才能說服他人。

組詞

1. 無愧:感到無愧,不辜負。

2. 辭職:主動離開工作崗位。

3. 言行:言語和行為。

近義詞

1. 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坦誠正直。

2. 誠實守信:真實誠信,守約信義。

反義詞

1. 有愧辭:言行可恥,有愧于他人。

2. 不誠實:虛僞,欺騙他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