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竦敬的意思、竦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竦敬的解釋

肅然起敬。 唐 康骈 《劇談錄·說方士》:“ 趙歸真 探賾元機,善制鉛汞,氣貌清爽,見者無不竦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竦敬(sǒng jìng)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詞彙,主要表示極其恭敬、肅然起敬的心理狀态與行為表現。以下從字源、釋義、用法及典籍引用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竦(sǒng)

    • 本義:甲骨文與金文中,“竦”從“立”(站立之人)從“束”(約束),會意“挺身肅立”之态。《說文解字》釋為“敬也,從立從束,束自申也”,引申為肅立、敬畏。
    • 引申義:表“高聳”“震動”,如“竦峙”(曹植《觀滄海》),此處用于心理層面則強調敬畏感的強烈升騰。
  2. 敬(jìng)

    • 本義:《說文解字》注:“肅也,從攴(pū)苟”,以手持杖(攴)警示言行(苟),本意為嚴肅恭謹。
    • 引申義:泛指尊敬、慎重,如《論語·子路》“居處恭,執事敬”。

合成詞“竦敬”:二字同義複用,強化恭敬的莊重性與身心俱肅的狀态。


二、詞典釋義

  1. 核心含義

    • 肅然起敬,極度恭敬(《漢語大詞典》)。
    • 敬畏戒懼,身心整肅(《古代漢語詞典》)。

      :聽聞先賢事迹,衆人無不竦敬。

  2. 情感特質

    • 含由外而内的震撼感,常因崇高事物(如道德、威儀)觸發,超越一般禮節性恭敬。

三、典籍用例

  1. 《後漢書·卷六十下》

    “邕(蔡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節變,未嘗解襟帶,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廬于冢側,動靜以禮。有菟馴擾其室傍,又木生連理,遠近奇之,多往觀焉。太守冷宏禮召署功曹,以疾辭。宏深加竦敬。”

    :太守因蔡邕的孝行而對其肅然起敬。

  2. 《宋書·禮志》

    “天子臨軒,百僚竦敬,樂奏《肆夏》之章。”

    :描繪朝儀中群臣的莊重肅穆。


四、近義辨析

詞彙 側重方向 情感強度 典型場景
竦敬 身心俱肅,震撼感強 ★★★★ 對崇高德行的敬畏
肅敬 儀态莊重 ★★★ 正式禮儀場合
虔敬 虔誠專注 ★★★☆ 宗教或信仰活動

參考文獻

  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
  2. 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
  3. 王力 等.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14.
  4. 範晔. 《後漢書》. 中華書局, 1965.
  5. 沈約. 《宋書》. 中華書局, 1974.

(注:因古籍原書無網絡鍊接,标注出版社版本信息以符學術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竦敬”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ǒng jìng,表示肅然起敬的意思,常見于古文語境。具體解析如下:

1.詞義解釋

2.文獻用例

3.使用場景

4.近義詞與關聯詞

“竦敬”是古漢語中表達肅然起敬的複合詞,通過“竦”的動作與“敬”的心态結合,強調由内而外的莊重态度。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或文學性較強的文本中。

别人正在浏覽...

八關齋百祥迸水扁扁伏伏變惑邊子鬓華彩幡茶戶谄側産品籌餉促速大阍代拆代行訂頒頂上巢獨苗耳福發昏風鵬負隅頑抗寒泉黑酣後涼回還交下交志借書留真金娥驚心悲魄驚心悼膽谲宇開包鍊結靈旗柳旌喽羅抹眉頭巾木蹻内隱孥戮貧窮峭峭蹊踐傾衄情重姜肱如左右手慎舉叔相松柏之塞松盆同朝頭蠟望乞侮劇飨象相賊限禁下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