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健訟的意思、健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健訟的解釋

[be eager to go to law] 指喜好打官司

刁民健訟

詳細解釋

《易·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 孔穎達 疏:“猶人意懷險惡,性又剛健,所以訟也。”後人誤将“健訟”連讀,用以稱好打官司。參閱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健訟之誤》。 宋 羅烨 《醉翁談錄·斷人冒稱進士》:“有一健訟人,每假儒冠,妄生事節,到官虛妄,蒙宰公收罪引試‘險而健訟’,其人略不能措詞。”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時事·彌勒佛治世》:“聞健訟誣控者,其呈詞尾輒有‘當今彌勒佛持世’雲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健訟(jiàn sòng)是古漢語中的法律術語,指頻繁、好于提起訴訟的行為,多含貶義,形容争訟成性或濫用訴訟的行為。以下從詞源、釋義及用法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詞源與字義

  1. “健”的本義

    源于《說文解字》:“健,伉也”,本指強有力,引申為“善于、熱衷”。此處“健”表“熱衷、慣于”之意,如“健筆”指善寫,“健訟”即熱衷訴訟。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整理版)。

  2. “訟”的法律内涵

    《周禮·地官》注:“訟,謂以財貨相告者”,指財産糾紛的訴訟。區别于“獄”(刑事案),“訟”特指民事争訟。

    來源:鄭玄《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二、核心釋義


三、用法與文獻例證

  1. 古籍用例

    • 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部》:“健訟之民,以虛詞捏造重罪。”

      ▶ 描述誣告行為。

    • 宋代《名公書判清明集》:“浙右健訟之邦,往往因小争端誣人死罪。”

      ▶ 反映地域訴訟風氣。

  2. 文化批判視角

    傳統儒家主張“無訟”,視“健訟”為道德瑕疵。如朱熹《勸谕榜》斥“健訟之徒”破壞鄉裡和睦。

    來源:朱熹《晦庵集》(四部叢刊本)。


權威參考文獻

  1. 詞典釋義

    • 《漢語大詞典》:

      “謂喜好打官司。” 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版。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好打官司;訴訟不休。”

  2. 學術研究

    • 寺田浩明《權利與冤抑:清代聽訟和民衆的民事法秩序》,讨論“健訟”的社會成因。
    • 夫馬進《中國善會善堂史研究》,分析明清訟師與健訟現象關聯。

(注:網頁引用編號至對應《名公書判清明集》數據庫、朱子文獻庫、法學研究期刊等線上資源,限于格式省略具體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健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基本釋義

2.詞源考據

3.用法示例

4.相關詞語

5.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容齋四筆》或地方志中關于訴訟的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庳惡不藉察曉趁風轉篷寵旌賜策打揲大卵石端月獨木船惡叉翻黃倒皁繁緑苻蓠古帝牿委黃發期黃锺瓦缶芔然火徼江南海北噭號家生婢急急荊高赍捧韲器考尋克敵弓劣弟領先棉袍妙土樸鲠品紅評綠撲通碁品期想權智任寄人情味日托三忘掃掠少校煞手鐧沙雁生個子沈凝四診貪歡碳水化合物特意天崩地陷同規突何王雎違抑無施不可顯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