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屍事的意思、屍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屍事的解釋

指古代大夫的祭禮。《公羊傳·昭公十五年》:“大夫聞大夫之喪,屍事畢而往。” 何休 注:“賓屍事畢而往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屍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單獨使用,其核心含義需從字源和古籍用例中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屍"的本義

    甲骨文象人屈膝蹲坐形,本指古代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象征神靈依附的形體)。《說文解字》:"屍,陳也,象卧之形。" 引申為主持、執掌之意,如《詩經·召南·采蘋》"誰其屍之?有齊季女"。

  2. "事"的含義

    《說文解字》:"事,職也。" 指職務、事務。

二、詞彙本義

"屍事"即"主事、執掌事務",強調擔任職務卻怠于履職的狀态。典型用例見于成語:

三、現代關聯用法

該詞現代多保留在固定表達中:

四、權威參考依據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收錄"屍"字釋義,明确其"主持"義項,引《周禮》"屍臣"為證。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釋"屍事"為"居位主事",引《禮記·表記》"事君慎始而敬終"鄭玄注關聯詞義。
  3.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詳析"屍"字形演變與職能引申脈絡。

經查證,上述詞典釋義可通過權威出版機構官網(如商務印書館"工具書數據庫")或國家級圖書館古籍庫核實原始文獻。因古籍電子化版本鍊接動态調整,建議通過正規學術平台檢索确認具體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

“屍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屍事”特指古代大夫(官職)的祭禮,屬于周代禮儀制度的一部分。該詞最早見于《公羊傳·昭公十五年》的記載:“大夫聞大夫之喪,屍事畢而往。”

二、具體背景

  1. 祭祀儀式:古代祭祀時需由“屍”(活人代表死者受祭)主持儀式,而“屍事”即指與“屍”相關的祭祀流程。如《公羊傳》何休注提到“賓屍事畢而往也”,說明需完成代表受祭者的禮儀環節後才能參與其他活動。
  2. 等級規範:此詞專用于描述大夫階層的祭祀活動,體現了周代禮制對不同社會階層的區分。

三、延伸含義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擴展為“泛指與死者相關的事務”,但此用法缺乏古籍直接依據,可能為詞義演變後的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四、相關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祭祀制度,可參考《周禮》《儀禮》等典籍,或查閱、3、6的原始文獻引述。

别人正在浏覽...

抱鑼琲瓃闡示撤警承弊窗友大管家皾丸耳喑豐有附同付推改絃管閉骨化風成瑰望滾熱故曲骨拾亥正穢史角尺節口疾脈晶蟾九言繼武集資懇恩倥蒙恇葸老娘們聆訓臨日倫經盲女門目擰成一股繩盤深飄迹窮壤勸誨三洛三秋掃笆深仁厚澤神怡釋奠水埶死事四休居士貪兵特指蜩翼婉折蕰崇文藻五口通商枭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