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肴。 南朝 梁簡文帝 《九日侍皇太子樂遊苑》詩:“蘭羞薦俎,竹酒澄芬。” 宋 範仲淹 《送吳安道學士知崇州》詩:“一麾輕去奉蘭羞,共惜清賢豈易求。” 宋 李清照 《長壽樂·南昌生日》詞:“看綵衣争獻,蘭羞玉酎。祝千齡,借指松椿比壽。”
“蘭羞”是古漢語詞彙,指佳肴或精美的食物,常見于詩詞等文學作品中,帶有典雅色彩。以下是詳細解釋:
現代漢語中“蘭羞”已不常用,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仿古創作。例如造句:“席間蘭羞玉酎,賓主盡歡”。
“蘭羞”是古代對美食的雅稱,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更多詩詞例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全宋詞》等文獻。
《蘭羞》是一個漢字詞語,代表着蘭花的害羞。蘭花是一種高雅、清香的花卉,在古代被視為君子風度的象征。而蘭花多生長在幽靜的山谷、溪泉之間,因此蘭花也常常被人們形容為羞澀、害羞的樣子。因此,漢字詞語中的《蘭羞》代表着害羞的蘭花。
《蘭羞》的拆分部首是“艹”和“羊”,其中“艹”表示植物類的字,而“羊”則是蘭花的本義。它的總筆畫數為14,分别是“艹”部的4畫和“羊”部的10畫。
《蘭羞》這個詞來源于《詩經·芗澤》的一句詩:“憂心忡忡,不能忘兮。蘭羞菡萏,采其盛兮。”詩中,蘭花被描述為羞怯的樣子,表示了作為戀人之間的相思之情。
在繁體字中,蘭羞字仍然保持不變,即“蘭羞”。
在古時候,蘭羞的寫法可能會因曆史演變而有所差異。據考證,東漢末年的《說文解字》中将蘭羞拆分成“艹”和“⺶”。而在清代《康熙字典》中,将蘭羞拆分成了“⺶”和“羊”。不過,現代漢字中的寫法以“艹”和“羊”為準。
1. 她見到他時,臉上露出了一絲蘭羞的笑容。
2. 他的蘭羞讓人無法抗拒,令人十分心動。
蘭花、羞怯、羞澀、花羞、憂心忡忡
害羞、羞怯、羞澀、怯懦
大膽、豪放、無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