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要損害。《禮記·月令》:“﹝孟夏之月﹞是月也,驅獸毋害五穀,毋大田獵。”
(2).猶言無疵病。《漢書·蕭何傳》:“﹝ 蕭何 ﹞以文毋害為 沛 主吏掾。” 楊樹達 窺管:“‘文毋害’……蓋言能為文書無疵病。”
“毋害”是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不要損害
常見于古代政令或禮儀規範,強調對事物的保護。例如《禮記·月令》記載:“驅獸毋害五穀”,意為驅趕野獸時避免破壞農作物。
無瑕疵、無差錯
多用于形容文書或行為規範。如《漢書·蕭何傳》提到蕭何“以文毋害為沛主吏掾”,指他處理公文嚴謹無疏漏。此處的“毋害”可理解為“完美無缺”。
補充說明
毋害是一個古漢語詞語,表示"不要傷害、不要危害"的意思,是一種道德倫理的原則。
毋害的部首是毛字旁,拆分成兩個部分:母和不。
具體的筆畫數為:母(4畫),不(4畫)。
毋害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經典文獻,并在現代漢語中被廣泛使用。在繁體字中,毋字的寫法為「毋」,害字的寫法為「害」。
在古代漢字中,毋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有時寫作「母」、「毛」或「戊」等形式。害字的寫法相對穩定,多寫作「害」。
1. 我們要遵守道德規範,做一個毋害他人的人。
2. 即使面對挑釁,也要保持冷靜,毋害他人。
3. 作為公民,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環保行動,毋害自然資源。
毋害這個詞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如:
- 不毋害:表示不要不敢傷害、危害。
- 害人不淺:形容對他人造成的傷害非常大。
- 毋害無辜:強調不要傷害無辜的人。
近義詞:保護、尊重
反義詞:傷害、危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