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定的意思、斷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定的解釋

[conclude;form a judgment;determine;decide] 經判斷而下結論

我們有理由可以斷定,會議推遲了

詳細解釋

(1).判決裁定。《三國志·魏志·衛觊傳》:“九章之律,自古所傳,斷定刑罪,其意微妙。” 元 關漢卿 《四春園》第二折:“既然前官斷定,将軍來,我判個‘斬’字。”

(2).下結論;斷然認定。 唐 裴夷直 《漫作》詩:“ 梁園 桃李雖無數,斷定今年不開花。”《朱子語類》卷八七:“雖疑如此,然終未可如此斷定。”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唐貢荔支地》:“一騎紅塵,擾及天下,千載後必欲斷定為何地,不亦泥乎?”《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五回:“這件事我是不敢斷定,因為我看見了幾件希奇古怪的事。” 馬南邨 《燕山夜話·一塊瓦片》:“這裡說的‘金瓦’是否真的用金子造的,誰也不能斷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斷定"是現代漢語常用動詞,其核心含義指基于事實或邏輯推理作出明确結論,包含以下三個語言學特征:

一、語義構成 該詞由語素"斷"(決斷)和"定"(确定)複合構成,屬于聯合式合成詞,強調判斷過程的雙重确定性。《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釋義為"經判斷後下結論",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指出,該詞包含"主觀認知+客觀依據"的雙重語義要素。

二、句法表現 在語法層面具有及物動詞特征,常接小句或名詞性賓語,例如:"專家斷定隕石來自火星軌道""考古隊斷定了遺址年代"。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虛詞詞典》标注其常用于"經過…斷定…"的句式結構,體現結論形成的過程性。

三、語用層級 與近義詞"判斷"相比,"斷定"具有更高确信度,屬強斷言類動詞。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漢語近義詞辨析》将其與"推測""猜測"形成反義關系,強調結論的不可推翻性,如:"法醫根據傷痕斷定為他殺,排除自殺可能"。

主要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
  2. 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語法研究》
  3. 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虛詞詞典》
  4.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漢語近義詞辨析》

網絡擴展解釋

“斷定”是一個動詞,表示通過分析、推理或證據後,對某事物做出明确的結論或判斷,強調結論的确定性和主觀性。

具體解釋:

  1. 詞義核心
    “斷”指判斷、決斷,“定”指确定、結論,組合後表示“經過判斷後确定某事”。例如:“根據實驗數據,科學家斷定了這一理論的正确性。”

  2. 用法特點

    • 常與“認為”“推測”等詞區分,強調結論的确定性。
    • 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語境,如學術、法律場景。
    • 常見搭配:“斷定+結論”(如“斷定真相”“斷定責任”)。
  3. 近義詞對比

    • 判定:更側重依據規則或标準得出結論(如“裁判判定進球有效”)。
    • 确定:強調客觀事實的确認,主觀性較弱(如“确定了會議時間”)。
    • 斷言:帶有較強的主觀色彩,可能缺乏充分依據(如“他斷言自己會成功”)。
  4. 語境示例

    • 法律領域:“法官根據證據斷定了被告的罪行。”
    • 日常生活:“看到烏雲密布,他斷定馬上要下雨。”
  5. 反義詞
    包括“懷疑”“猶豫”“不确定”等,表示對結論的保留或否定。

若需進一步探究詞源或曆史演變,可參考語言學專業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暗鬥明争昂藏白蛇八線筆録補實不猶采茶歌柴粟乘方雠殺垂憲叢惡得幸琱辇地勢反吟伏吟紛歧戤銀格筆恭德勾考瓜州好端端花風槐庭黃簾踐棄睫睫積灰計略絶雅開架曠懷連交龍學妙姿鬧玄虛鵬雕平虛強識博聞秦碑青蘋寝食期盼绮談傻角少禮勝敗乃兵家常事叔先殊尊素知踏科兒湯沐邑鼗铎逃佚天授俠烈相假鮮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