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克厲 ”。
克制私欲,力求上進。《北史·穆罴傳》:“﹝ 穆羆 ﹞頻以不法緻罪, 孝文 以其勳德之舊,讓而赦之。轉 吐京 鎮将,深自剋勵。”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音辭》:“古人雲:‘膏粱難整。’以其為驕奢自足,不能剋勵也。”《隋書·循吏傳·梁彥光》:“ 彥光 欲革其弊……及大成,當舉行賓貢之禮,又於郊外祖道,并以財物資之。於是人皆剋勵,風俗大改。”
“克勵”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克勵”指克制私欲、力求上進,強調通過自我約束和激勵實現進步。部分解釋也延伸為克服困難并鼓勵進取,但核心仍圍繞自我提升。
詞源結構
文獻出處
“克勵”與“克厲”為同義詞,部分文獻中可互換使用。其含義側重内在修養,而非單純的外部激勵。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或曆史用法,可參考《北史》《顔氏家訓》等典籍原文。
克勵是一個多音字,具有多種含義。它既可以作動詞,表示戰勝、克服困難,鼓勵、激勵自己或他人;也可以作名詞,表示鼓勵、激勵、勸導的話語或行為。
克勵的部首是力(力量),拆分為兩個字部分,左邊是克,右邊是劦。
克的五筆輸入法編碼為tuyv,它的筆畫數為7,拆分部首為兒。
劦的五筆輸入法編碼為qnty,它的筆畫數為6,拆分部首為刀。
克勵是由克和劦組成的。克,本義為指軍隊進攻、征服;劦,本義為指刀削。
克勵的繁體字為「剋勵」。
古代漢字的寫法往往與現代略有不同,克勵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剋勵」。
1. 他在困境中克勵自己,最終取得了成功。
2. 教練克勵着隊員們,鼓舞他們繼續努力。
1. 克服:戰勝、克制困難。
2. 激勵:鼓舞、激發。
3. 誘發:引發、引誘。
激勵、鼓勵、勵志
洩氣、灰心、氣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