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愚昧。 漢 傅毅 《迪志》詩:“誰能昭闇,啟我童昧。” 唐 元稹 《和樂天贈吳丹》:“伊予固童昧,希真亦雲早。”
“童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含義
由“童”(指兒童)和“昧”(愚昧)組合而成,形容人因年幼或缺乏經驗而顯得無知、不明事理,常用于批評不成熟或見識短淺的狀态。
詞義擴展
使用場景
注意事項
該詞帶有貶義色彩,使用需注意場合。現代口語中更常用“幼稚”“天真”等中性詞彙替代。
“童昧”是一個融合年齡與認知狀态的複合詞,其核心指向因經驗不足導緻的愚鈍表現,兼具文言與當代語義層次。
童昧是一個形容詞,意為幼稚天真、無知無識,指一個人在思想、知識等方面尚未成熟或者缺乏了解。
童昧的部首拆分是“竹”和“日”,部首竹表示與植物竹相關,部首日表示與太陽、時間相關。童昧的總筆畫數為12畫。
童昧來源于《莊子·天下篇》,原句是“智剖而不割,辨楊而不斷,以為童昧。” 在繁體字中,“昧”字寫作“昧”,沒有任何變化。
在古代漢字中,童昧的寫法并沒有改變。古人的書法風格可能有所不同,但“童昧”這個詞的基本形狀和現代一樣。
1. 他年紀雖大了,可是在很多事情上仍然顯得很童昧。
2. 這部電影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了人們内心的童昧與純真。
1. 童心:指成年人心中保留的純真天真的心态。
2. 童真:特指孩童天真無邪的本性。
1. 幼稚:指思想、行為或話語等不成熟、不成型。
2. 愚昧:指知識匮乏,不能明辨是非、深淺的狀态。
成熟、成年:指思想、知識等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具備成熟的品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