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吳羹的意思、吳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吳羹的解釋

吳 人所作的羹。以味美著稱。故常用指美味佳肴。《楚辭·招魂》:“和酸若苦,陳 吳 羹些。” 王逸 注:“言 吳 人工作羹,和調甘酸,味若苦而復甘也。” 唐 陸龜蒙 《五歌·食魚》:“且作 吳 羹助早餐,飽卧晴簷曝寒背。” 宋 範成大 《次韻唐6*子光教授河豚》:“世間尤物美惡并, 江 鄉未用誇 吳 羹。”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吳羹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吳羹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吳地(今江浙一帶)特有的羹湯類食物,常見于先秦至漢代的文獻記載。該詞不僅反映地域飲食特色,更承載着曆史文化的象征意義。以下從釋義、典籍出處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釋義與字源


二、典籍出處與文獻佐證

  1. 《楚辭·招魂》(戰國·屈原)

    “吳羹酸苦些,辛甘行些。”

    東漢王逸注:“言吳人工作羹,其味酸苦,而複辛辣也。”

    此為最早記載,說明吳羹以酸辣風味著稱,且戰國時已作為楚地宴席的特色菜肴。

  2. 《淮南子·本經訓》(西漢·劉安)

    “煎熬焚炙,調齊和之適,以窮吳羹之變。”

    此處将吳羹視為烹饪技藝的典範,強調其制作需精細調和五味。

  3. 《鹽鐵論·通有》(西漢·桓寬)

    “吳羹越醴……以佐口腹之欲。”

    與越地酒醴并提,反映吳羹在漢代已成為代表江南飲食的文化符號。


三、文化背景與飲食特征

吳羹的獨特性根植于吳地自然與人文環境:


權威參考文獻

  1. 王逸《楚辭章句》,中華書局,1983年。
  2. 劉安《淮南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3. 桓寬《鹽鐵論》,中華書局,2015年。
  4.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
  5.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2014年。

網絡擴展解釋

“吳羹”是中國古代文獻中提及的一種羹湯類食品,主要源于吳地(今江蘇、浙江一帶),其含義及文化背景可概括如下:

1.基本釋義

2.曆史與文獻記載

3.文化象征

4.現代理解

吳羹是融合了吳地飲食智慧與文學意蘊的古代美食,其名稱背後既有味覺特色,也承載了曆史文化的沉澱。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楚辭》及唐宋詩文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班兵保攝禀牆産業儲兩初眠躭延爹媽頂風冒雪遁天妄行番菜煩數煩言敢子是怪模怪樣鬼屋寒伧紅燭懷鄉黃栌木黃幔昏黯黪家務事進饍救護站九死魂酷法琨瑤苦志靈感輪索緑酃沒擺布弭徹民間故事墨水筆目迷五色暖氣團漂溺期稔七灣八扭巏嵍仍是人情睿學濕哭乾啼濕漉漉受害順長私充四至八道宿齋鐵甕望秋畏口慎事香料面掀掀歊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