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鼎烹的意思、五鼎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鼎烹的解釋

亦作“ 五鼎亨 ”。古代的一種酷刑。用鼎镬烹煮罪人。《漢書·主文偃傳》:“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則五鼎亨耳!” 顔師古 注:“五鼎亨之,謂被鑊亨之誅。”亨,“ 烹 ”的本字。 宋 陸遊 《當食歎》詩:“貪夫五鼎烹,志士 首陽 餓。” 明 陳子龍 《贈孫克鹹》詩:“軒冕甘為五鼎烹,壯士翻為二桃棄。” 程善之 《春日雜感》詩:“生不五鼎食,死不五鼎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鼎烹”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曆史典故的成語,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指用五種鼎烹煮食物。古代貴族祭祀或宴飨時,依等級使用不同數量的鼎盛放祭品或食物,“五鼎”為大夫級禮制,象征顯赫地位與奢華生活。《周禮》記載“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可見其禮制淵源。

  2. 核心引申義

    比喻因追求極緻富貴權勢而招緻殺身之禍,暗含“盛極而衰”的警示。典故出自《史記·主父偃列傳》:漢武帝時大臣主父偃曾言:“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後因貪斂被誅,印證其言。


二、典故溯源(《史記》記載)

“主父偃方貴幸時,客以千數……及族死,無一人視,獨孔車收葬之。”

——《史記·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傳》

主父偃掌權時門客數千,失勢後慘遭滅族,僅一人收屍。其“五鼎烹”豪言成為對權力欲望的諷刺,後世用以警示貪戀權位者難逃災禍。此典故亦見于《漢書·主父偃傳》,強化了其曆史真實性。


三、用法與延伸


權威參考文獻

  1. 《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司馬遷撰,西漢史學經典,記載主父偃事迹。

  2. 《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班固撰,東漢正史,補充主父偃生平細節。

  3.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權威語文工具書,收錄成語釋義及書證。

  4. 《周禮注疏》(阮元校刻本)

    鄭玄注,賈公彥疏,詳述古代鼎制禮法。

(注:古籍原文可通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等學術平台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

“五鼎烹”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其核心含義與曆史典故、刑罰制度相關。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文化背景

  1. 五鼎的象征:古代貴族用五鼎盛放祭祀或宴飨的牲肉(牛、羊、豕、魚、麋),代表高等級禮制,“五鼎食”象征顯赫地位。
  2. 刑罰的殘酷性:鼎镬烹刑多見于秦漢時期,常用于懲治謀逆重罪,如《史記》記載郦食其被齊王田廣烹殺。

使用場景

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查閱《漢書》原文或相關曆史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菴薆北固樓璧玉掣繳辭巧理拙道德天尊倒褪登學典主獨嘯返修飛帛奉祀附鳳趕腳攻鬥觥録鬼門關鼓厲閡窒斠紬基多驚天動地進克糾謬箕箒之歡居家開爾文口事匡過枯木堂厲禁靈螭埋冤民間故事木屧碰鎖瞥眼破使栖歇色藝雙絕生米做成熟飯時彥矢忠不二守錢奴樞輔述律俗字騰沖填字謎網戶帷燈匣劍磈壘違枉嗡嗡營營賢合限難曉的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