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帛的意思、飛帛的詳細解釋
飛帛的解釋
同“ 飛白 ”。《說郛》卷十引 後蜀 馬鑒 《續事始》:“飛帛書, 後漢 蔡邕 見門吏飛帛,因成字焉。” 宋 歐陽修 《禦書閣記》:“ 太宗皇帝 時,詔求天下前世名山異迹,而尤好書法。聞 登真 有 開元 時所賜字,甚奇,乃取至京師閲焉,已而還之。又賜禦書飛帛字使藏焉。其後 登真 大火,獨飛帛書存。” 清 方文 《夜同叔則季貞飲彥遠僧舍限韻》:“飛帛書尤妙,牽絲恨未諧。”
詞語分解
- 飛的解釋 飛 (飛) ē 鳥類或蟲類等用翅膀在空中往來活動:飛天(佛教壁畫或石刻中的空中飛舞的神)。飛躍。飛鳥。 在空中運動:飛雪。火箭飛向太空。 形容極快:飛駛。飛黃騰達(喻人驟然得志,官位升遷快)。 極,特
- 帛的解釋 帛 ó 絲織品的總稱:布帛。帛書。帛畫。化幹戈為玉帛(喻變争鬥為友善)。竹帛(指書籍)。簡蠹帛裂(書壞了)。 筆畫數:; 部首:巾;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飛帛”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書法術語:同“飛白”
“飛帛”在書法中指“飛白書”,是一種筆畫中夾雜絲縷或留白的藝術字體,起源于東漢蔡邕。據記載,蔡邕見門吏用帛帚寫字,受啟發創此書體。宋代歐陽修《禦書閣記》、梅堯臣等文人詩作中均有提及,常用于形容禦筆或珍貴墨迹。
二、比喻珍貴禮物
另一解釋源自古代故事:貴族将珍貴帛布分贈親友,引申為“珍貴財物或禮物”的象征。該用法多出現在饋贈場景中,強調物品價值與情誼。
補充說明
- 詞源差異:書法含義有明确文獻記載(如《說郛》),而比喻義更多依托民間傳說;
- 現代使用:兩種含義均屬罕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專業書法典籍獲取更權威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飛帛(fēi bó)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飛舞的絹帛。我們來拆分一下它的部首和筆畫:飛字的部首是飛,有四畫;而帛字的部首是巾,有三畫。所以,飛帛這個詞總共有七個筆畫。
關于它的來源,飛帛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師說》中,作為詩歌中的一個形象詞語,描述了絹帛在空中飄舞的景象。飛帛一詞也是古代文人常用的表達手法,用來形容華美的衣袍在風中飛舞的情景。
在繁體字中,飛帛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不同的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一些差異。關于“飛帛”這個詞的古代寫法,我無法直接給出确切的答案,因為沒有找到相關的資料。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古代文人在描寫飛帛時,借用了飛和帛兩個字的意義,來形容絹帛在空中飄飛的美麗景象。
下面給出一個例句來幫助理解“飛帛”這個詞的用法:她身穿一襲輕盈的紗裙,在微風中,宛如飛帛般翩翩起舞。
至于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由于“飛帛”是一個獨立詞語,沒有特定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