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遮擋,禁止。謂設衛警戒,限制出入。《周禮·秋官·司隸》:“執其邦之兵,守王宮與野舍之厲禁。” 鄭玄 注:“厲,遮例也。” 清 阮元 《周禮校勘記》:“遮例即遮迾也。《說文》曰:迾,遮也。” 唐 元稹 《劍南西川節度使下将士叙勳》:“ 蜀 形勝之地也,南控蠻蜑,西搤戎羗,厲禁之勞,實賴汝三千八百六十有六人之力。” 宋 洪邁 《夷堅乙志·神霄宮商人》:“時道教尊重,出入門皆有厲禁。”
(2).嚴禁;禁令。《明史·食貨志二》:“雖歲貢銀三十萬兩有奇,而民間交易用銀,仍有厲禁。”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祖不得稱皇考》:“舉人 王爾揚 代人作墓碑,率用皇考字樣,則厲禁久垂令甲,屬文者不可不知。” ********* 《拍掌不宜用以表決》:“我國集會,向有厲禁,故人民無會議之經驗之習慣。”
“厲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權威詞典和古代文獻中溯源解釋如下:
嚴厲禁止
指以強力或法令嚴格約束某種行為。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7卷,第1053頁。
例:古代官府常對私鹽販賣施行厲禁。
禁令本身
特指具有強制性的禁止規定。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第3冊,第243頁。
例:《周禮·秋官》載“修火憲,掌凡邦之厲禁”,指設立防火禁令。
本義溯源
“厲”原意為“磨刀石”,引申為“嚴格、猛烈”;“禁”即“制止”。二字合用最早見于《周禮》,表嚴苛的禁令。
來源: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第412頁。
近義詞對比
來源:《現代漢語辨析詞典》(語文出版社,2010年),第289頁。
《周禮·秋官·司厲》
“掌盜賊之任器貨賄……凡有爵者與七十者未龀者,皆不為奴。”鄭玄注:“其有罪過,輕則罰之,重則施以厲禁。”
注:此處“厲禁”指對重罪者的嚴厲管束。
《漢書·食貨志》
“武帝時,鹽鐵官營,私鬻者處厲禁。”
注:反映漢代對鹽鐵私營的刑罰性禁令。
當代語境中,“厲禁”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文件,如:
例:政府厲禁毒品交易,違者依法嚴懲。
適用場景:法律條文、政策聲明、曆史論述等權威文本。
“厲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設衛警戒,限制出入
源自《周禮·秋官·司隸》:“執其邦之兵,守王宮與野舍之厲禁。”鄭玄注:“厲,遮例也。” 這裡的“厲”指武力守衛,“禁”指限制,合指通過武力警戒劃定區域,禁止擅自進入。例如唐代元稹提到蜀地“厲禁之勞”,即指駐軍守衛的辛勞。
古代法令中的嚴格禁令
如明代《明史·食貨志》記載民間用銀交易“仍有厲禁”,清代平步青提到“厲禁久垂令甲”,均指官方頒布的強制性禁令。
泛指嚴格禁止
後演變為對行為、活動的嚴厲限制,如孫中山曾批評“厲禁”集會導緻民衆缺乏會議經驗。現代用法強調“絕對不允許”,例如:“公共場所厲禁吸煙。”
總結來看,“厲禁”從具體的武力警戒發展為抽象的制度性禁令,體現了漢語詞彙從具象到抽象的演變特征。
邊効鼈懆纏頭朝夕共處澄瀾稱配逞性子打靶場點檢所睇盼凍石煩渴俸賜敷衍官位寒銅黑不溜秋環素糊劑假僞節拊疾費靜恬久淹九轉功成開布可持續發展裂帛留戀不舍柳莺邁景明眼人墨衰绖鸊鷉鋪夫起水冗從乳井三千客深港通沈航神色自若十家連坐黍黏子肆鬯遂隱俗見談玄讨亂鐵翅帖息廷珪墨旺發望山走倒馬獮艾仙筆纖苛黠小喜不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