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谄上傲下”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用法
三、近義詞與相關表達
四、例句
提示:該成語生動刻畫了人際交往中的虛僞态度,使用時需注意語境和感情色彩。若需更多語言學分析,可參考權威詞典來源。
《谄上傲下》是一個成語,意指谄媚上級,傲慢對待下級。它形容人的行為媚上極盡,而對下卑躬屈膝,态度傲慢自大。
《谄上傲下》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言”、“力”、“上”、“木”。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7畫、7畫、3畫、4畫。
《谄上傲下》這個成語源自《左傳·哀公二十四年》:“谄下,上可以厭之;傲上,下可以竭之。” 後人将其合并而成為成語,用以形容人的不恰當的行為态度。
《谄上傲下》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諂上傲下”。
古時候漢字寫成的方法有所不同,對于《谄上傲下》,可能存在多種不同的古漢字寫法。
1. 他在上司面前總是表現得很恭謹,但對同事卻傲慢無禮,真是谄上傲下。
2. 這些政客總是對上級忍氣吞聲,卻對選民虛僞恩惠,真是谄上傲下。
1. 谄笑:奉承媚笑,讨好他人。
2. 傲慢:驕傲自滿,不屑于對他人敬重。
3. 上下逢源:上下關系良好,彼此互幫互助。
1. 谄媚:奉承,巴結。
2. 傲慢自大:自負,目中無人。
1. 以禮相待:彼此間互相尊重,禮貌待人。
2. 平等相處:不分上下,平等相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