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誠摯懇切。《三國志·魏志·崔林傳》“在官一期,寇竊寝息” 裴松之 注引 晉 陳壽 《魏名臣奏》:“﹝ 王雄 ﹞自説特受陛下拔擢之恩,常勵節精心,思投命為效。言辭激揚,情趣款惻。”
“款恻”是一個漢語詞彙,由“款”和“恻”組成,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款恻(kuǎn cè)意為誠摯懇切,形容情感或言辭真誠而深切。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常見于古典文獻或正式語境。例如《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名臣奏》中:“言辭激揚,情趣款恻”,描述言辭懇切、情感真摯。
適用于描述書信、對話或文學作品中情感的表達,如:“其書信用詞典雅,款恻之情溢于言表”。
如需進一步了解“恻”的詳細釋義,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款恻(kuǎn cè)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對人們的苦難和不幸感同身受,表示同情和憐憫。
款的部首是欠,總筆劃數為9。恻的部首是心,總筆劃數為12。
款恻這個詞來源于《詩經·召南·谷風》:“威威維女,子畏于匕。亦畏于色,匪敢逭遯。涼彼淑女,侯于下堂。”其中的“涼彼淑女”意為“淑女的情況凄涼”,凄涼則譯為款恻。
在繁體字中,款恻的寫法沒有變化,仍然是「款恻」。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款恻的寫法可以有一些變異,例如,在《廣韻》中,款恻的寫法是「涫測」。
以下是一些含有款恻的例句:
1. 他看到那個流浪漢的樣子十分款恻,于是贈給了他一些食物和錢物。
2. 作為一名醫生,她經常面對患者的痛苦,心中充滿了款恻之情。
一些與款恻相關的組詞有:
1. 恻隱(cè yǐn):意為“被悲傷所感動”,表示對他人痛苦的同情。
2. 悲恻(bēi cè):意為“悲傷而憐憫”,表示對他人不幸的同情和憐憫。
3. 恻然(cè rán):意為“感到悲傷難過”,表示對某種情況感到痛心。
款恻的反義詞可以是一些表示冷漠、無動于衷的詞語,例如:冷酷、無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