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僧伽的意思、僧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僧伽的解釋

(1).梵語的譯音。意為大衆。原指出家*********四人以上組成的團體,後單個和尚也稱“僧伽”。簡稱為僧。 唐 劉行敏 《嘲李叔慎賀蘭僧伽杜善賢》詩:“ 叔慎 騎烏馬,僧伽把漆弓。”《西遊記》第六七回:“那個僧伽,披領袈裟,先談《孔雀》,後念《法華》。”

(2).梵語。獅子。《孔雀王咒經》卷下:“ 阿難 ,南方四夜叉大軍主住南方,常守護南方,其名如是:僧伽、優波僧伽、償起羅、旃陀那。” 波羅 注:“﹝僧伽﹞, 梁 言師子。”

(3).國名。指今 斯裡蘭卡 。舊稱 獅子國 。 明 費信 《星槎勝覽·古裡國》:“﹝ 古裡國 ﹞當 巨海 之要,去 僧伽 密邇,亦西洋諸番之馬頭也。” 馮承鈞 校注:“《島夷志略》作‘僧伽剌’,即 錫蘭山 之梵名。”

(4).人名。為 西域 名僧,俗姓 何 , 龍朔 初入 唐 ,於 泗州 建寺,後居 薦福寺 。世稱其為 觀音大士 化身。 唐 李白 《僧伽歌》:“真僧法號號 僧伽 ,有時與我論二車。”

(5).借指 觀音大士 或其塑像。 清 李漁 《奈何天·逃禅》:“誦真經三迴九轉,敲鐘罄動地驚天,總不過是對 僧伽 發舒嗟怨。”參閱《太平廣記》卷九六引《紀聞錄·僧伽大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僧伽”是佛教術語,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釋,綜合權威資料如下:

一、核心詞義

  1. 梵語音譯
    源自梵語“saṁgha”,意為“和合衆”或“大衆”,原指四位以上出家佛教徒組成的團體。隨着語義演變,單個僧人也逐漸被稱為“僧伽”,簡稱為“僧”。

  2. 佛教團體性質
    強調“和合”精神,即僧團需遵循六和敬原則(身和同住、口和無诤、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體現無诤和諧的修行共同體。


二、引申含義

  1. 動物象征
    在梵語中另指獅子,如佛經中提到的護法夜叉“僧伽”。

  2. 地理名稱
    古稱斯裡蘭卡為“僧伽”(獅子國),因其國旗曾以獅子為标志。

  3. 宗教人物與形象
    唐代西域高僧僧伽被尊為觀音化身,後世借“僧伽”代指觀音塑像。


三、文化地位


“僧伽”既指具體的僧人團體,也蘊含和合、護法等抽象理念,并在曆史中衍生出地理與象征意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佛教經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僧伽

《僧伽》是一個漢字詞,其意思是指佛教中的僧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從整體上看,拆分為“亻”(人)和“伽”(咖啡村字的後半部分)兩個部首。筆畫上,共有9畫。

來源:《僧伽》一詞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中,意為修持佛法的僧人。後來,該詞逐漸被廣泛應用,指代任何修行佛法的僧侶。

繁體:繁體字“僧伽”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文獻中,有時會将“僧伽”寫作“僧迦”或“僧嘎”等,但這些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已不常見。

例句:

  1. 他一心修行,成為一名優秀的僧伽
  2. 這座寺廟裡有許多名着的僧伽

組詞:禅僧、和尚、佛教、出家人、法師。

近義詞:和尚、沙彌、尼姑、佛陀、喇嘛。

反義詞:俗家人、世人、居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