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蠡的意思、金蠡的詳細解釋
金蠡的解釋
謂仙杯。語本《南史·徐文伯傳》:“ 熙 ( 徐熙 )好 黃 老 ,隱於 秦望山 ,有道士過求飲,留一葫蘆與之,曰:‘君子孫宜以道術救世,當得二千石。’ 熙 開之,乃《扁鵲鏡經》一卷,因精心學之,遂名震海内。生子 秋夫 ,彌工其術,仕至 射陽 令。” 清 周亮工 《神光寺看绛桃》詩:“金蠡杯深啼鳥亂,木魚聲靜落花柔。”
詞語分解
- 金的解釋 金 ī 一種化學元素,符號Au,原子序數,黃赤色,質軟:黃金。金子。金筆。 金一類的,具有光澤、延展性,容易傳熱和導電的固體的通稱(汞除外)。:金屬。五金(舊指金銀銅鐵錫)。合金(兩種或多種金屬混合而
- 蠡的解釋 蠡 ǐ 蟲蛀木,引申為器物經久磨損要斷的樣子。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金蠡”是一個相對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字義及文獻用例進行解析。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古籍記載,其釋義可歸納如下:
一、核心釋義
-
指金屬器物被蛀蝕或損壞的狀态
- 字義溯源:“金”指金屬;“蠡”(lí)本義為蟲蛀木,引申為器物被蟲蛀蝕或逐漸損壞。
- 文獻佐證:此義項雖在常用詞典中收錄較少,但可從“蠡”的核心含義推導而來,強調金屬物品因腐蝕、磨損或蟲蛀(如蠹蟲蛀蝕金屬鑲嵌物)而産生的破損狀态。(參考《漢語大字典》對“蠡”的釋義)
-
指瓢類器具(特指金質或鑲金的瓢)
- 字義溯源:“蠡”亦可指用葫蘆或貝殼制成的瓢勺。
- 文獻佐證:清代翟灏《通俗編·器用》引《東觀漢記》提及“金蠡”,将其解釋為一種酒器,類似瓢。此義項強調其作為容器的實用功能,且因“金”字修飾,可能指代貴重材質(如黃金)制成或鑲有金飾的瓢。(參考《通俗編》及相關類書)
二、使用特點與辨析
- 生僻性:“金蠡”在現代漢語中極為罕見,不屬于常用詞彙,主要見于古籍或特定文獻。
- 與“瓠蠡”關系:漢代典籍(如《漢書》)中常見“瓠蠡”(葫蘆瓢)一詞。“金蠡”可能是對“瓠蠡”的仿詞或特指其貴重版本。
- 與“蠡測”區别:成語“以蠡測海”(用瓢測量海水)中的“蠡”泛指瓢,不特指“金蠡”。“金蠡”更側重指器物本身或其材質狀态。
三、總結
“金蠡”一詞包含兩層主要含義:
- 描述性:指金屬物品被蛀蝕或損壞(源于“蠡”的蛀蝕義)。
- 指物性:指一種用貴金屬(金)制成或裝飾的瓢類器具(源于“蠡”的瓢勺義)。
由于其生僻性,具體釋義需緊密結合上下文語境判斷。欲深入了解其古籍用例,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辭源》或《通俗編》等權威辭書及類書原文。
主要參考來源:
- 《漢語大字典》(對“蠡”字義的權威解析)
- 《通俗編》(清代翟灏著,收錄并解釋了“金蠡”作為器物的含義)
- 《漢語大詞典》、《辭源》(綜合性的權威曆史語言工具書,可查證詞源及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金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來源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jīn lí
- 核心含義:指“仙杯”,即傳說中仙人使用的杯狀器物。這一解釋源自《南史·徐文伯傳》的典故:道士贈予徐熙一葫蘆(瓠),内藏醫書,後衍生出“金蠡”代指仙杯的用法。
2.單字解析
- 金:
① 指黃金或金屬,象征尊貴、堅固;
② 古代也指錢、兵器或金屬樂器(如鐘、钲)。
- 蠡:
① 本義為蟲蛀木,引申為器物磨損;
② 作名詞時指瓢、貝殼,或用于地名(如河北蠡縣)、人名(如春秋範蠡)。
3.文化背景
該詞多見于古籍,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其典故強調“以道術救世”的寓意,可能與道教文化中法器、仙器的象征性有關。
4.擴展說明
- 注意:“蠡”字在“金蠡”中讀作“lí”,與地名“蠡縣”(lǐ)的讀音不同。
- 應用場景:常見于古典文獻或文學創作,日常交流中幾乎不用。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南史》相關記載或道教文化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八磚學士筆帖式不如徹朗徹曉吃黑棗兒瘡痍滿目炊米登峰造極扼據二三子惡性肺石風清高翼工遲滈滈和啰花判貨位家福甲賦疆隅蹇衛見智見仁嘉慰軍檄俊乂科威特課椅來扇館老調重彈蠟糖人裂理陵踐柳編賠樁劈溜撲剌淺澱潛靈遷鸎棄礎窮景趣寄軟骨魚三頭兩面申禁慎身修永食腸守徼耍人書闆素養投竿拓荒箨質望闆王京緼麗笑紋瀉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