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德;美德。《文選·揚雄<劇秦美新>》:“恢崇祗庸爍德懿和之風,廣彼搢紳講習言諫箴誦之塗。” 李周翰 注:“爍,盛;懿,美也。”
“爍德”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爍德(shuò dé)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揚雄的《劇秦美新》,原文為:
“恢崇祗庸爍德懿和之風,廣彼搢紳講習言諫箴誦之塗。”
唐代李周翰注解:“爍,盛;懿,美也”,進一步強調“爍德”指盛大而美好的德行。
“爍德”是古漢語中表達崇高道德的詞彙,核心含義為“盛大而美好的德行”,多見于經典文獻。現代使用時可結合具體語境,但需注意其古典色彩較濃,日常口語中較少出現。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文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4)。
《爍德》是一個漢字詞組,意為崇高的品德、美好的道德。爍德強調一個人具備高尚品質,行為端正,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
《爍德》的第一個字“爍”是由火部和術部組成的,火部表示跟火有關的事物,術部表示這個字的發音。而第二個字“德”則由彳部和心部組成,彳部表示行走,心部表示人的心思。
“爍”的拼音為shuò,總計13畫,而“德”的拼音為dé,總計9畫。
《爍德》的來源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禮·地官考工記》。在古時,爍字的形狀與現今有所不同,寫法類似于月形,表示太陽的光線照射下形成閃爍的光芒。
繁體字中,《爍》的形狀有所變化,筆畫更為複雜。在繁體中,爍德的寫法與簡體一緻。
1. 他的言行一直都是爍德之舉。
2. 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她一直緻力于培養學生的爍德意識。
1. 真爍:真實的光芒閃爍。
2. 光爍:光芒閃爍不定,明亮耀眼。
3. 簡爍:簡化而明亮耀眼。
高尚、品德、道德、美德
邪惡、惡行、惡習、敗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