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乐名。《史记·孝文本纪》:“高庙酬,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后汉书·明帝纪》:“冬,十月,蒸祭 光武 庙,初奏《文始》、《五行》、《武德》之舞。” 章炳麟 《正名杂义》:“《文始》《五行》, 唐 后亦闕。”
“文始”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指汉代宫廷乐舞名称,源自舜帝时期的《韶舞》。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将其更名为《文始》。该乐舞用于祭祀等重要礼仪场合,如:
章太炎所著《文始》是一部探索汉语语源的学术著作,通过分析字形、声韵追溯汉字演变轨迹。
作为“文”与“始”的复合词时,可引申为:
提示: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若涉及历史礼乐制度,优先参考“舞乐名”解释;若讨论语言学则指向章太炎著作;作为普通词语组合时侧重文化或起始含义。
《文始》是一个词语,它的意思是文字的起源或开始。
《文始》由左右结构组成,左边是部首“文”,右边是部首“田”,总共有8笔。
《文始》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源自《说文解字》。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文始”。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文始》在古时候的写法如下:
文:
王韦!
三点竖钩!
始:
王几米!
三点竖钩!
1. 《文始》之前,人们使用的是象形文字。
2. 文化的兴起标志着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文始》。
1. 文字
2. 文化
3. 文明
4. 文献
5. 文艺
1. 文字
2. 文化
3. 文明
1. 未始
2. 未文
3. 未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