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棄甲的意思、棄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棄甲的解釋

丢掉铠甲。表示戰敗。《左傳·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棄甲而復。” 杜預 注:“棄甲,謂亡師。”《三國志·魏志·王肅傳》:“邊将其殆有棄甲之變乎?” 唐 韓愈 《與鳳翔邢尚書書》:“戎狄棄甲而遠遁,朝廷高枕而不虞,是豈負大丈夫平生之志願哉!” 清 獨逸窩退士 《笑笑錄·張元一詩》:“ 契丹 賊 孫萬榮 寇 幽州 , 武懿宗 棄甲南走。” 陳毅 《過汾河平原》詩:“丘貉古今同一慨,曳兵棄甲暗投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棄甲”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qì jiǎ,其核心含義為丢棄铠甲,通常用來形容戰敗潰逃的狼狽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用法

  1. 古代文獻

    • 《三國志·魏書·王朗傳》提到:“邊将其殆有棄甲之變乎?”,指邊境将領可能面臨戰敗風險。
    • 唐代韓愈在《與鳳翔邢尚書書》中寫道:“戎狄棄甲而遠遁”,描述敵軍潰逃的場景。
  2. 現代用法

    • 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語境,如“解放軍打得敵人丢盔棄甲”,強調敵方潰敗的狼狽。

三、相關成語


四、例句參考

  1. 敵軍在突襲下抛戈棄甲,潰不成軍。
  2. 古代戰争中,棄甲往往意味着失去防禦能力,最終敗北。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三國志》《左傳》等古籍,或現代詞典中的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棄甲

棄甲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弓部和甲部。弓部是表示弓箭的部首,甲部是表示甲胄(古代兵器)的部首。

棄甲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戰争時期。當士兵被逼得無路可退時,為了生存或者逃脫戰場,他們會主動扔掉身上的甲胄,摒棄了防禦的工具,以輕裝行軍或逃離敵軍的追擊。

在繁體字中,棄甲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棄甲的寫法基本保持一緻,即以弓部在上,甲部在下的形式構成。

示例如下:

1. 士兵在面對敵人的圍攻時,他選擇棄甲逃跑。

2. 戰争結束後,他們紛紛棄甲還鄉。

棄甲的組詞有:棄財、棄土、棄國。

與棄甲相近義的詞語有:扔掉、抛棄、放棄。

與棄甲相反義的詞語有:穿戴、佩戴、裝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