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從徒的意思、從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從徒的解釋

(1).按徒刑處理。《周書·宣帝紀》:“見囚死罪竝降從流,流罪從徒,五歲刑已下悉皆原宥。”

(2).有徒衆跟隨着。 唐 韓愈 《進學解》:“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

主張合縱者。《韓非子·存韓》:“夫 趙氏 聚士卒,養從徒,欲贅天下之兵。” 陳奇猷 集釋:“從徒謂言合從之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從徒”是一個多義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1. 按徒刑處理
    指古代司法中對犯罪行為的刑罰方式,即判處徒刑。例如《周書·宣帝紀》記載:“見囚死罪竝降從流,流罪從徒,五歲刑已下悉皆原宥。”。此義項在多個權威文獻中出現,是法律術語中的常見用法。

  2. 有徒衆跟隨着
    表示有人群或隨從跟隨。唐代韓愈《進學解》中描述:“乘馬從徒,安坐而食”,即騎馬出行時有人隨從。此用法強調“徒”作為“衆人”的引申義。

  3. 主張合縱者(特指政治背景)
    在特定曆史語境中,指戰國時期主張合縱策略的人士。如《韓非子·存韓》提到:“趙氏聚士卒,養從徒”,這裡的“從徒”即“合從(縱)之徒”。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書》《韓非子》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徒(tú)這個詞的意思: 徒有兩個主要的意思。第一個意思是指“沒有師傅的學徒”,在這個意義上它代表着一個年輕人在某個特定領域學習的過程。另一個意思是指“徒步行走”,用于形容一個人步行旅行或長途行走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徒這個字是由彳(chì,又名亻)和彳(chì,又名止)兩個部首組成的。彳表示“行走”,所以它旁邊的彳部表示該字與行走、步行有關。筆畫上,徒這個字總共有5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徒這個字源于古文字,最初是用圖形來表示的,表示的是一個人行走時踏步的樣子。在繁體字中,徒的字形與簡體字相同,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徒的字形比較簡單,隻有三個筆畫。它的字形與現代簡化字基本相同,隻是在一些細節上略有不同。 例句: 1. 他是一名徒,正希望能從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那裡學到更多東西。 2. 昨天我和朋友徒行了十公裡,腿有點酸。 組詞: 徒可以和其他字組合成各種不同的詞,例如:徒步(túbù,步行的意思)、徒然(túrán,徒勞的意思)等。 近義詞: 和徒相近義的詞語有:學徒、徒弟等,這些詞語都指的是學習或師徒關系。 反義詞: 徒的反義詞有徒學,徒行的反義詞是乘車或乘坐等,它們意味着不是步行或徒步行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