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鼓的意思、量鼓的詳細解釋
量鼓的解釋
古量器名。《禮記·曲禮上》:“獻粟者執右契;獻米者操量鼓。” 孔穎達 疏:“量是知鬥斛之數,鼓是量器名也…… 東海 樂浪 人呼容十二斛者為鼓以量米,故雲量鼓。”
詞語分解
- 量的解釋 量 á 确定、計測東西的多少、長短、高低、深淺、遠近等的器具:量具。量杯。量筒。量角器。 用計測器具或其他作為标準的東西确定、計測:計量。測量。量度。量體溫。 估計,揣測:估量。思量。打量。 質 量
- 鼓的解釋 鼓 ǔ 打擊樂器,圓柱形,中空,兩頭蒙皮:鼓樂(?)。鼓角(僶 )。大鼓。 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擊或拍打使發出聲音:鼓吹。鼓噪。 發動,使振作起來:鼓勵。鼓動。鼓舞。一鼓作氣。 高
網絡擴展解釋
“量鼓”是古代的一種量器,主要用于稱量糧食,其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1.基本定義
- 詞義:指古代用于量米的容器,容量為十二斛(古代容量單位,一斛約等于十鬥)。
- 結構:由“量”(測量)和“鼓”(形容容器形狀或功能)組合而成,可能與鼓形器具的容量特征相關。
2.文獻出處
- 最早記載于《禮記·曲禮上》:“獻粟者執右契;獻米者操量鼓。”
- 唐代孔穎達在《禮記正義》中進一步解釋:“量是知鬥斛之數,鼓是量器名……東海樂浪人呼容十二斛者為鼓以量米,故雲量鼓。”
3.曆史背景
- 用途:主要用于禮儀或官方場合的糧食進獻,體現古代度量制度的規範性。
- 地域關聯:據記載,“量鼓”這一名稱可能與漢代東海郡樂浪地區(今朝鮮半島北部)的方言有關。
4.現代意義
- 該詞現已罕用,主要作為曆史文獻研究中的專業術語,反映古代計量文化。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度量單位或《禮記》中的禮制細節,可參考權威古籍注解或考古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量鼓》的詞義
《量鼓》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用心去衡量事物或者人的真實情況。
《量鼓》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量鼓》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量”和“鼓”。其中,“量”的部首是“裡”,總計8個筆畫;而“鼓”的部首是“鼓”,總計18個筆畫。
《量鼓》的來源
《量鼓》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可以追溯到《尚書·召诰》一書。在這本書中,出現了“量規鼓作,笾豆斯醴,洿漿鹹鰰”這句話,意味着以衡量和鼓勵的方式行事。
《量鼓》的繁體
《量鼓》的簡體字是這樣寫的,而在繁體字中則是“量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對于《量鼓》這個詞,根據研究,古代的寫法是“量鼓”。
《量鼓》的例句
1. 隻有通過實際了解,才能夠準确地進行《量鼓》。
2. 在面試時,用心去《量鼓》求職者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組詞
1. 量杯:用來衡量液體容量的器具。
2. 鼓掌:用巴掌擊打雙手來表示喝彩、鼓勵等。
近義詞
評估、估量、尺度、衡量
反義詞
盲目、不計後果、主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