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鏡見的意思、鏡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鏡見的解釋

照鏡而見。謂鑒察。《漢書·杜邺傳》:“逮身所行,不自鏡見,則以為可,計之過者。” 顔師古 注:“鏡,鑒照也。自以所行為可,是計策之誤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鏡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鏡見”字面意為“照鏡而見”,引申為鑒察、自我審視。該詞最早見于《漢書·杜邺傳》:“逮身所行,不自鏡見,則以為可,計之過者。” 顔師古注:“鏡,鑒照也。自以所行為可,是計策之誤也。” 強調通過鏡子觀察自身行為,隱喻反思與審察。

二、用法與語境

  1. 古代文獻
    多用于表達自我反省或對事物的觀察,如宋代戴表元《掩箧》中“譬如巧蛾眉,同鏡見之羞”,通過鏡中形象隱喻自我認知的局限。

  2. 現代延伸

    • 科學領域:如“光鏡見細胞結構”(顯微鏡觀察)
    • 媒體報道:如“出鏡見報的工作”
    • 文學比喻:借鏡喻指對真相或内心的揭示,如“清鏡見白發,行媒不顧闾”(王令詩)

三、近義與關聯詞

四、權威來源

漢典明确将其定義為“照鏡而見”,并強調其鑒察内涵,而《漢書》的引用進一步佐證了其曆史淵源。

總結來看,“鏡見”既包含直觀的物理觀察,也承載着文化中的自省寓意,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鏡見》的意思

《鏡見》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鏡》意為鏡子,可用于指代反射光線的物體;《見》意為看見、察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鏡》由部首金和竹組成,共計12畫;《見》由部首見和元組成,共計7畫。

來源與繁體

《鏡見》一詞源于經典書籍《莊子·内篇·養生主》中的一句話:“細觀其形,鏡見其内。”具體出自何書有争議,可能是後人總結歸納所得。在繁體字中,《鏡見》的表示方式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曆代字書和出土文獻的記載,古時候《鏡見》的寫法有所變化。例如,漢代寫《鏡》時會将頂端的兩個彎曲部分加上一點,表示出鏡子邊框的形狀。至于《見》的古字形,也有一些細微變化,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他對自己每一次的表現都進行反思,如同一面明亮的鏡子,讓自己能夠鏡見内心的真實。

2. 面對困難,不要回避,要勇敢地正視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鏡見自己的真實能力。

組詞

鏡子、鏡面、反射鏡、反光鏡、自我反省、目睹、看到、注意到。

近義詞

觀察、看見、察覺、發現。

反義詞

忽略、忽視、忽然、失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