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宋書·符瑞志下》:“ 大明 五年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時右衛将軍 謝莊 下殿,雪集衣。還白,上以為瑞。於是公卿并作花雪詩。”後因用為典實。 唐 李商隱 《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詩:“ 謝郎 衣袖初翻雪, 荀令 熏爐更換香。”
(2).形容白浪翻滾。 唐 元稹 《送緻用》詩:“遙看逆浪愁翻雪,漸失征帆錯認雲。”
(3).泛出白色。 明 王九思 《四時怨》曲:“醉醒錦袖籠香晚,茗甌翻雪小房櫳。”
“翻雪”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結合文獻典籍和詩詞用例可具體分析:
源自《宋書·符瑞志下》記載的“花雪降殿庭”事件。南朝宋大明五年(461年),謝莊因衣襟落雪被視作祥瑞,後成為文人詠雪或詠梅的典故。
例:李商隱《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中“謝郎衣袖初翻雪”,即以謝莊之事喻梅花初綻如雪。
多用于描繪波濤洶湧的場景,如海浪、江浪翻騰似雪。
例:元稹《送緻用》中“遙看逆浪愁翻雪”,以“翻雪”形容浪花白沫翻滾之态。
指物體表面透出白色光澤或顔色,常見于文學中對自然景物的描寫。
例:明代王九思作品中曾用此意,形容白色泛現的視覺效果。
以上解釋綜合了《宋書》典故、唐詩用例及後世文學延伸,體現了“翻雪”在漢語中的多義性與詩意表達。
《翻雪》一詞,即指雪花飄落或被風吹動而旋轉。下面來依次探讨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與之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翻雪》的拆分部首為翏和雨,它由16個獨立筆畫組成。
《翻雪》這一詞語來源于漢語,其繁體形式為「翻雪」。
在古時候,「翻雪」這個詞可能會用其他形式來書寫,但具體寫法會因不同的時代和地域而有所差異,無法給出具體的寫法。
1. 風吹得樹枝上的白花翻雪般飄落。
2. 雪花在空中翻雪般旋轉,像是水晶的舞蹈。
1. 翻飛: 形容物體在空中快速旋轉或飛行。
2. 飄雪: 形容大片雪花在空中飄揚下落。
3. 飄飄欲仙: 形容心情愉悅,如同置身仙境。
1. 飄飐: 形容物體在空中自由飄動。
2. 雪舞: 形容雪花在空中飄舞。
1. 靜止: 形容物體沒有移動或不動。
2. 平穩: 形容物體或情況沒有起伏或變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