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敲鑼賣糖,各幹一行的意思、敲鑼賣糖,各幹一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敲鑼賣糖,各幹一行的解釋

謂各人幹自己所擅長的工作。《十月》1981年第3期:“敲鑼賣糖,各幹一行。像我 趙社會 有特長:會看青,會指揮生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敲鑼賣糖,各幹一行”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歇後語,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每個人專注于自己擅長的工作或領域,互不幹涉。核心強調分工明确、各司其職,常見于描述團隊協作或社會分工場景。

二、深層含義
通過“敲鑼”和“賣糖”兩種不同職業的對比,隱喻不同行業或職責的獨立性。例如:敲鑼者負責吸引注意,賣糖者專注商品銷售,二者雖同處市集,但工作内容互不重疊。

三、使用場景

  1. 團隊協作:適用于強調成員分工明确,如“項目組裡大家敲鑼賣糖,各幹一行,效率顯著提升”。
  2. 社會分工:形容不同職業群體各盡其責,如“醫生治病、教師育人,正是敲鑼賣糖,各幹一行”。
  3. 婉拒幹涉:用于提醒他人不要越界,如“這事歸技術部管,咱們敲鑼賣糖,各幹一行吧”(參考的變體用法)。

四、出處與演變
該歇後語最早見于1981年《十月》雜志的例句:“敲鑼賣糖,各幹一行。像我趙社會有特長:會看青,會指揮生産”。其變體如“各執一行”“各歸一行”也偶見于文學作品,但核心含義保持一緻。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方言變體,可參考《漢語辭海》《冷眼觀》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敲鑼賣糖,各幹一行》的意思和來源

《敲鑼賣糖,各幹一行》是一句成語,意指各自專心緻志地從事自己的工作,不互相幹涉或幹擾。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當時有一個傳統的年俗活動叫做“敲鑼賣糖”。在這個活動中,人們會敲鑼吆喝,推着小車在街上賣糖果,每個人負責一個任務,井然有序,沒有混亂。這個活動所體現出來的各司其職、分工合作的精神,所以後來就出現了這個成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敲鑼賣糖,各幹一行》的拆分部首是“⺧”(鑼)和“⺾”(米),其中“⺧”是金屬器物部首,表示與金屬相關;“⺾”是米字底部的偏旁,表示與糧食或食物相關。根據拆分部首,可以得到成語中的兩個字的拼音分别是“qiāo”(敲)和“mài”(賣),讀音分别為/qiāo/和/mài/。

拆分後的筆畫數為:
敲(11畫):無橫,一撇,一豎,五點,一橫; 鑼(16畫):說明符,兩個點,個橫,兩撇,五點,七豎; 賣(8畫):三個點,一橫撇,一豎。

繁體字:

敲(橈) 鑼(镙) 賣(賣) 各(滆) 幹(幹) 行(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敲、賣、各、幹、行的字形與現在有所不同。以敲為例,古時候的寫法是“橈”,表示敲擊的動作;賣則是“賣”,表示出售的意思;各是“滆”,含義是每個人;幹是“幹”,表示從事、承擔;行則是“航”,表示行走、行動。

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例句:我們團隊中的成員,各幹一行,共同完成了項目的任務。

組詞:賣弄、賣點、賣力、敲門、敲擊、敲打。

近義詞:各負其責、各盡其職。

反義詞:相互幹擾、相互幹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