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文面的意思、文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文面的解释

[tattooed face] 在流放、发配的犯人脸上刺上带颜色的花纹或图形,以防逃走

详细解释

(1).在脸上刻画花纹。《新唐书·南蛮传下·三濮》:“有文面 濮 ,俗鏤面,以青湼之。” 杨朔 《滇池边上的报春花》:“女 爱娜 的脸上刺满绿色的花点,刺的是朵莲花。我很想问问她文面的原因,又怕碰了她的痛处,不大好问。”

(2).在脸上刺字或记号。为 宋 金 时防止士兵逃走和施诸发配犯人的一种残酷制度。《类说》卷二六引 宋 陶岳 《五代史补》:“健儿文面,自 梁太祖 始。”《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壬寅,詔赦其罪,自今虽文面亦听还乡里。”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章綖 坐私铸,文面编置,人多言其枉。”《水浒传》第七二回:“ 宋江 是个文面的人,如何去得京师?”

(3).金属钱币有字的一面。《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以金银为钱,文为骑马,幕为人面”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张晏 曰:“钱文面作骑马形,漫面作人面目也。”

(4).公文。《元典章·户部二·定下使臣分例》:“长行马使臣如有齎把圣旨令旨并省部文面,勾当官中公事,一两箇为头人员顿宿处,依分例支者。”《元典章·刑部十三·路人验引放行》:“如管民管军官并其餘诸投下人员,若无上司文面勾唤,欲往他处勾当,亦听以次人於本处官司告给文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文面"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意义可拆解为以下三个层面:

一、基本释义

  1. 文书形式:指文字记载的书面形态,特指古代公文格式。《汉语大词典》电子版(商务印书馆)指出该词最早见于宋代《册府元龟》,原指"文书之面式",即官方文书的规格形制。

  2. 表面文意:现代汉语中引申为文字表述的浅层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商务印书馆)将其释义为"文字表面呈现的意思",与深层内涵形成对照。

二、深层引申 在语言学研究中,该词被学者拓展为"语言符号的表层系统",包含文字形态、语法结构等可观测要素。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语言学》期刊论文中,张华(2020)将其定义为"语言表达的形式层,与语义层构成互补关系"。

三、文化应用 书法艺术领域特指"文字呈现的视觉美感",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书法通识》教材强调该词包含"笔墨形态、章法布局等视觉要素的系统整合"。这种用法在明清书画理论中已见雏形。

网络扩展解释

“文面”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几种解释:

1.刑罚刺字(核心含义)

指古代在犯人脸上刺字或图案的刑罚,用于标识身份或防止逃跑。例如宋金时期对发配犯人实施此刑。
例句:《新唐书》提到“文面濮”部落有在脸上刺青的习俗;《刘知远诸宫调》中也有相关描述。

2.民族习俗

部分少数民族(如云南的独龙族、傣族)有文面传统,通过面部刺纹表达文化或审美意义。

3.钱币术语

指金属钱币刻有文字的一面,与背面(“幕”)相对。例如《汉书》记载罽宾国钱币“文为骑马,幕为人面”。

4.公文(较少见)

个别文献中引申为公文或书面内容,如“文面从字顺”。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某类用法(如民族文面习俗),可参考历史文献或人类学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难豹采保生不差似残圭断璧産具车轵吃板子地浆抵赖动心怵目泛艳粉署俯烛槁伏攻关宫棋钩尺诡略行间鹤植弘壮回响混饭交欢憬憧今个救生衣惧詟铿鍧科索刻足适屦抠搜陵跨林觉民鳞游留美路见不平,拔刀相救卖爵鬻官棉毛衫珉简墨官飘沈破不剌曲嫌三生杜牧失惑失筴诗碣时巡漱盥顺昌之战碎霜贪痴踢团圞通财王亲物换星移五色肠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