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以弱敵強。謂必遭失敗。 漢 焦贛 《易林·艮之損》:“卵與石鬭,麋碎無疑。” 漢 焦贛 《易林·複之豫》:“卵與石鬭,麋碎無處。”
關于成語“卵與石鬥”的詳細解釋如下:
該成語字面意為“雞蛋與石頭相鬥”,比喻以弱擊強、自不量力,注定失敗。其核心強調力量懸殊下的對抗毫無勝算,類似現代俗語“雞蛋碰石頭”。
最早出自漢代焦延壽《易林》卷十三:“卵與石鬥,麋碎無疑;動而有悔,出不得時。”。此句通過卵與石碰撞後粉碎的意象,警示不自量力的行為必然導緻失敗。
該成語不僅用于具體對抗場景,也可引申為資源、能力差距過大時,盲目行動的無效性。例如商業競争中弱小企業挑戰行業巨頭,常被形容為“卵與石鬥”。
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詞典與古籍解析,若需查看完整出處或例句,可參考《易林》原文或《搜狗百科》詞條。
“卵與石鬥”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有明顯的不對等或者不平等之感。講的是蛋與石頭相鬥,顯然蛋很容易被石頭砸碎,所以形容力量弱小與強大對抗時的不利局面。
“卵與石鬥”這個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其中,卵的部首是卩, 有6畫;石的部首是石, 有5畫;鬥的部首是鬥, 有4畫。
《卵與石鬥》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尚書·虢書·夏書·梓材》:“堂疾上傳曰:‘凡下視上,下無逸心,厥心得愧;上視下,無自誇之心,厥心得豪。”誠心而行,才能避免“卵與石鬥”的尴尬境地。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是「卵與石鬥」。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是“卵與石鬥”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沒有太大的區别。
他是一名年輕的律師,但在與那位老練的檢察官辯論時明顯感覺到了卵與石鬥。
卵石、卵白、石鬥、石破、鬥士、鬥篷。
比肩而立、勢均力敵。
大材小用、弱肉強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