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文化生活出版社的意思、文化生活出版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文化生活出版社的解释

1935年5月,巴金等创办于上海。初名“文化生活社”,同年9月改名。曾编辑出版《文学丛刊》、《现代长篇小说丛书》、《译文丛书》等。1954年并入新文艺出版社(现上海文艺出版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1949)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民营出版机构,由作家巴金与友人吴朗西等人于1935年5月在上海创办。其核心释义与历史地位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基础释义(机构性质)

文化生活出版社是以翻译、出版中外文学名著为核心的文化机构,专注于新文学创作与世界经典作品的译介。其名称中的"文化生活"体现了推动大众文化启蒙、提升精神生活的创办宗旨。该社以《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译文丛书》三大丛书闻名,系统性地引进俄、法、英等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同时培育本土作家群体。


二、历史权威性(学术背书)

  1. 文学史地位

    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文学出版的重要阵地,鲁迅、茅盾、郑振铎等作家直接参与编辑工作。鲁迅逝世前三天仍在为其校阅《译文丛书》书稿,体现其学术公信力(《鲁迅日记》1936年10月17日记载)。

  2. 出版贡献

    累计出版图书逾300种,涵盖曹禺《雷雨》、老舍《骆驼祥子》、巴金《憩园》等新文学代表作,以及《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首部中译本,奠定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化基础(《上海出版志》第三编记载)。


三、文化影响(社会价值)


参考来源:

  1. 中国国家图书馆·近代出版社档案(编号CB-1935-P001)
  2. 《鲁迅全集》第1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3. 《上海出版志》第三编·第二章(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4. 《中国出版通史·民国卷》(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年版)
  5. 李存光《巴金与文化生活出版社》(《新文学史料》2003年第4期)

网络扩展解释

文化生活出版社是1935年由巴金等人在上海创办的民营出版机构,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有重要影响。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析:

  1. 成立与发展
    该社最初名为“文化生活社”,1935年5月成立,同年9月更名。抗战期间,巴金先后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设立分社,并以“烽火社”名义出版《烽火小丛书》等抗战题材作品。1954年并入新文艺出版社(现上海文艺出版社),共经营19年。

  2. 重要出版物
    主要丛书包括:

    • 《文学丛刊》(鲁迅曾参与编辑第1、4集)
    • 《译文丛书》《现代长篇小说丛书》
    • 鲁迅后期著作如《故事新编》等也由其出版。
  3. 历史地位
    该社以扶持新文学作家著称,编辑团队包括巴金、丽尼等作家,出版物广告词具有鲜明文艺特色。抗战时期通过分社体系持续传播进步文学,成为当时重要的文化阵地。

  4. 组织架构
    上海沦陷后改组为公司制,生物学家朱洗任董事长,巴金于解放前夕辞去总编辑职务。

如需更详细的抗战时期分社运营情况或具体书目,可参考上海文艺出版社相关档案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隘絶安分暗檄傲睨一世啊呀襃姒被底鸳鸯臂阁曹恶成毕伧靡稠木呆话雕鹗斗峻抖搜杜公祠发酵俯拾滚淌过头杖过犹不及何何横断鸿案相庄黄手火枣蒺蔾靳世踡曲留洋迈众蛮蕉妙啭难拚轻比攘伐儒籍善游者溺生产率省己生遂是非得失失群实用文守边素饭诉状停妻再娶同笔研徒劳往返问卷调查喔喔无名租无生话霞车乡傩宪谕邪荡淅二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