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遺賊的意思、遺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遺賊的解釋

《後漢書·耿弇傳》:“ 陳俊 謂 弇 曰:‘ 劇 虜兵盛,可且閉營休士,以須上來。’ 弇 曰:‘乘輿且到,臣子當擊牛釃酒以待百官,反欲以賊虜遺君父邪?’乃出兵大戰,自旦及昏,復大破之,殺傷無數,城中溝壍皆滿。”後以“遺賊”謂留下強敵不戰,以待救援。 唐 劉憲 《大唐故右武衛将軍上柱國乙速孤府君碑銘》:“雖 耿弇 之不遺賊於君父,亦何以尚茲。”

給予戕害;遭害。《楚辭·招魂》:“歸來歸來,恐自遺賊些。” 王逸 注:“賊,害也。言魂魄欲往者,自予賊害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遺賊”屬于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釋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及字源分析。“遺”字本義指遺失、遺留,《說文解字》釋為“亡也”(來源:漢典網);“賊”在《康熙字典》中解作“敗也,害也”,原指破壞綱常之人(來源:國學大師網)。二字組合後,“遺賊”特指未徹底清除的餘孽或潛伏的禍患,常見于史書描述平叛後殘存勢力,如《資治通鑒》載“雖破其軍,猶有遺賊”(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收錄為“殘存的盜賊”(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現代多用于比喻未能根除的社會弊端。構詞法屬動賓結構,“遺”作動詞表遺留狀态,“賊”為名詞指代危害性存在,這種構詞方式與“遺患”“遺風”等詞同源(來源:北京大學CCL語料庫)。

網絡擴展解釋

“遺賊”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èi zéi,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解釋

“遺賊”指在軍事或鬥争中,故意留下強敵不主動出擊,等待外部救援。該詞帶有策略性回避或責任轉移的貶義色彩,強調将難題留給上級或他人處理。


二、出處與典故

出自《後漢書·耿弇傳》的典故:
東漢将領耿弇在讨伐劇縣敵軍時,部下陳俊建議閉營休整等待援軍,但耿弇反駁道:“臣子應當殺牛備酒迎接君主,怎能将敵人留給君父?”隨即率軍血戰獲勝。後世以“遺賊”形容這種“留敵待援”的行為。


三、字義分解


四、其他用法

在極少數語境中,“遺賊”可引申為“遭受戕害”(如提及),但此用法罕見且權威性較低,需結合具體文獻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辨雪标船逼勒避實就虛不介不厭其繁抄沒超市辭氣祠主倒動點翠煩殷風禽工部溝壕國殇果直橫潰橫羅十字哄場嘩耳踐辱兼物激觸節敬界絕階柳庭花靜願圹壟粱飯嶺堠臨政陸土滿谷滿坑穆安津清浄寂滅人綱三季稻商宜射擊場事形始願飾智舒懷水至清則無魚水中撈蜀叟肅風孫謝田本命鐵蠶豆廷逆土壤污染圍碁文孫無支祈黠惠饷勞香陣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