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清浄寂滅的意思、清浄寂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清浄寂滅的解釋

指道教的清淨無為與佛家的涅槃寂滅之說。 唐 韓愈 《原道》:“今其法曰:必棄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養之道,以求其所謂清浄寂滅者。”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七·屏山詩禅》:“時接佛老之徒,聞其所謂清浄寂滅者,而心悅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清浄寂滅”是源自佛教哲學的核心概念,指通過修行達到無垢無染、超脫生死輪回的終極境界。該詞由“清浄”與“寂滅”兩個佛教術語複合而成:

  1. 清浄(清淨)

    在佛教語境中特指遠離煩惱塵垢的純明狀态。《佛學大辭典》釋為“離惡行之過失,離煩惱之垢染”,強調通過持戒與禅定清除貪嗔癡三毒,使身心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大智度論》更以“諸法實相畢竟清淨”闡釋其本質,認為這是體悟空性的智慧顯現。

  2. 寂滅

    即梵語“涅槃”(Nirvāṇa)的漢譯,指熄滅一切執着煩惱後的絕對寂靜。《成唯識論》定義為“圓滿體遍,常寂滅相”,描述超越生滅、不落兩邊的終極解脫狀态。《涅槃經》通過“寂滅為樂”的譬喻,說明這是超越世俗苦樂的真實安樂境。

二者合用時,“清浄”側重修行過程的身心淨化,“寂滅”側重證悟結果的本體論境界。唐代宗密在《禅源諸诠集都序》中“清浄則纖塵不立,寂滅則萬慮都忘”,完整呈現了佛教修行從因至果的完整路徑。

這一概念對東亞文化影響深遠,宋代契嵩在《镡津文集》中将其與中國傳統思想結合,提出“清浄寂滅者,乃中國所謂仁義中正之極也”,體現了儒釋交融的哲學特質。

網絡擴展解釋

“清浄寂滅”是一個融合道教與佛教思想的複合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核心來源與定義
    該詞結合了道教的“清淨無為”與佛教的“涅槃寂滅”思想,指通過摒棄世俗欲望和倫理關系,達到超脫生死的境界。唐代韓愈在《原道》中曾批判這種理念,認為其要求“棄君臣、去父子”,違背傳統倫理。

  2. 思想内涵

    • 道教層面:強調“清淨無為”,主張順應自然、減少人為幹預;
    • 佛教層面:指向“涅槃寂滅”,即通過斷除煩惱、超越輪回,實現終極解脫。
  3. 曆史評價與應用
    清代王士禛在《池北偶談》中記載,時人因崇尚佛老思想而對“清浄寂滅”産生共鳴。現代語境中,該詞也可引申形容内心不受外界幹擾的甯靜狀态。

注意:不同文獻中“浄”與“淨”存在混用現象,但含義相通。若需深入考證原始文獻,可參考韓愈《原道》及漢典等權威釋義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傲僻钹帽步線行針逞怪披奇篡竊村錢道録刁蠻都丞盒風媧覆案府舍告志寡鶴孤本歸依顧憐黃麞患難畫衣毀宅級差經摺金龍進室軍賜局念痨瘵量敵練實列排賃力緑礬賣奸媢忌迷留悶亂批患前度乾嘉籤署俏樣子起撥求籤曲檻善群舍利子塔聖鼓十成食道數論說委俗本素滻擡颏透亮晚就問數下第香腸攜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