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委托、責成。 清 龔自珍 《答人求墓銘書》:“君家有世德,法宜為文章,又辱吾子諉責,不可辭,而特不忍為誌銘,謹撰上墓表。”
(2).推卸責任。 龔振黃 《青島潮·附錄四·字林報之言論》:“北庭以外交失敗諉責吾人,使代賣國黨被惡名。”
“诿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一、構成解析
由“诿”和“責”組合而成:
二、基本含義
指推卸責任,将本應自己承擔的過錯或任務歸咎于他人,不願主動承擔責任。例如在工作中失誤後推脫給同事,或在公共事件中轉移責任焦點()。
三、詳細解釋
四、使用場景
注意:現代漢語中,“诿責”主要表達“推卸責任”的貶義,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
诿責是一個意思嚴肅的詞語,表示為推卸責任或将責任歸咎于他人。它由兩個部分組成:诿和責。诿的拆分部首為言,而責的拆分部首為貝。拆解後的筆畫為诿(8畫)和責(9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最早的形式是“訁責”。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演變成了現代的“诿責”。
在繁體字中,诿責的寫法為「謂責」。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诿責的寫法是「諉責」。
以下是幾個關于诿責的例句:
一些與诿責相關的組詞包括:責任、責備、推卸、推诿。
與诿責近義的詞語有:推卸責任、推诿、抵賴。
與诿責相反的詞語有:承擔責任、自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