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詞的光華。 唐 劉祎之 《九成宮秋初應诏》詩:“怡神紫氣外,凝睇白雲端。 舜 海詞波發,空驚遊聖難。” 唐 李敬玄 《奉和别越王》:“帝念紆千裡,詞波照五潢。”
(2).指文詞。 唐 韋處厚 《上宰相薦皇甫湜書》:“至於用心合論,操毫注簡,排百氏之雜説,判九流之紛蕩,摘其舛駮,趨于夷途,徵會理軸,遣訓詞波,無不蹈正超常,曲暢精旨。”
“詞波”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兩層含義,綜合多個文獻解釋如下:
文詞的光華
指文章或詩詞中展現出的語言光彩與藝術感染力。例如唐代劉祎之在《九成宮秋初應诏》中寫道“舜海詞波發,空驚遊聖難”,李敬玄的《奉和别越王》也有“帝念紆千裡,詞波照五潢”,均用“詞波”形容文辭的華美與氣勢。
指文詞本身
在具體語境中,“詞波”也可直接代指文字或文章内容。如唐代韋處厚在《上宰相薦皇甫湜書》中提到“遣訓詞波”,即指通過文字傳達訓導之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波”的單字釋義(如物理波動、水波等),可參考其他字典條目。
《詞波》是指漢字中的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詩文中的音韻起伏。這個詞語描述了詩文作品中音韻優美流暢的特點,是贊美文學藝術魅力的一個詞彙。
《詞波》由“讠”和“波”兩個字組成。其中,“讠”是表示言語相關的部首,又稱為“言字旁”,它代表了與言語相關的意思;而“波”是表示水相關的部首,代表了波浪的意思。整個詞語共有7個筆畫。
《詞波》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明代趙孟頫的《趙子昂帖》中,用來形容詩文中的音韻起伏之美。後來逐漸被廣泛使用,并成為文學藝術領域中一個重要的表述方式。
《詞波》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詞波」,與簡體字的寫法稍有差異,但意思和發音相同。
在古代,詞波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變化。在篆書中,詞波的寫法略有不同,但整體上仍然保持了“讠”和“波”的組合,用來表達音韻的美感。
1. 他的詩作中融入了大自然的詞波,讓人如沐春風,充滿了美妙的音樂感。
2. 這篇文章的詞波起伏有緻,每句句讀來都令人陶醉。
1. 詞海波濤
2. 詞韻波動
3. 詞藻波瀾
1. 音韻優美
2. 聲調起伏
3. 音律婉轉
1. 平淡無味
2. 音調單調
3. 語氣乏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