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诿责的意思、诿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诿责的解释

(1).委托、责成。 清 龚自珍 《答人求墓铭书》:“君家有世德,法宜为文章,又辱吾子諉责,不可辞,而特不忍为誌铭,谨撰上墓表。”

(2).推卸责任。 龚振黄 《青岛潮·附录四·字林报之言论》:“北庭以外交失败諉责吾人,使代卖国党被恶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诿责"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诿"和"责"两个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推卸、转嫁责任或过错。以下从词典释义、用法及权威参考角度进行详细说明:


一、核心释义

  1. 推卸责任

    "诿"本义为推托、推卸,"责"指责任、过错。"诿责"即拒绝承担本应属于自己的责任,将其转嫁于他人或外部因素。例如:"事故发生后,管理层互相诿责,无人主动担责。"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第1356页。

  2. 逃避问责

    在管理或法律语境中,指通过借口、拖延或混淆事实等方式逃避追责。如:"涉事部门诿责塞责,导致问题迟迟未解。"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第10卷第287页。


二、用法与语境


三、近义词辨析

词语 侧重差异 示例
诿责 强调主动推卸责任的行为 他诿责于同事监管不力。
推诿 侧重借故推托,回避问题 部门间推诿扯皮效率低下。
卸责 直接表达摆脱责任,口语化更强 不可遇事便想卸责自保。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定义:"诿责"为"推卸责任",并标注其书面语属性。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追溯"诿"字源流,引《汉书·胡建传》"执事不诿上",证其"推托"古义。

  3. 学术研究:

    语言学论文《责任类动词的语义演变》(《语文研究》2020年第3期)指出,"诿责"属"责任转移"语义场,多用于归因冲突场景。


五、社会文化延伸

诿责行为在组织管理学中被视为责任分散效应(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的体现,需通过明确权责制度规避(参考:管理学著作《组织行为学》罗宾斯著)。中华传统伦理亦强调"责己严,待人宽",反诿责为道德共识。

(注:因部分权威词典无公开在线链接,来源仅标注文献名称及出版社;可查证的学术论文建议通过知网、万方等平台检索标题获取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诿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通过以下角度解析:

一、构成解析
由“诿”和“责”组合而成:

二、基本含义
指推卸责任,将本应自己承担的过错或任务归咎于他人,不愿主动承担责任。例如在工作中失误后推脱给同事,或在公共事件中转移责任焦点()。

三、详细解释

  1. 推卸责任(现代常用义):
    强调主观逃避行为,如“诿责他人”即推脱自身责任。
  2. 委托/责成(古义,较少用):
    如清代龚自珍《答人求墓铭书》中“诿责”表示委托撰写墓志铭的职责()。

四、使用场景

注意:现代汉语中,“诿责”主要表达“推卸责任”的贬义,使用时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

安业瘢楞襃美拔十失五边韶腹避世巉岨陈丘宸题槌击粗窥丹极虭蛥法海飜手云覆手雨封藏绋讴符繻光道关石估客乐衡盖红繖幻心椒閤叫化金芙蓉开展工作磕伏阬泽诳欺泪碑梦游症迷丢答都牧犬南市炮舰赔本培训谦恭虚己七醢嶔斜觑便禳谢赏钱山南霜井睡语肃励俗笼贪妄绨衣同閈跿跔文化学无稽鲜整小使者邪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