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陵夷,衰頹。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王略威夷, 吳 魏 同寳。” 南朝 梁 陸倕 《石阙銘》:“ 晉 氏浸弱, 宋 歷威夷。”
(2).逶迤。迂遠貌。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指 蒼梧 之迢遞,臨迴江之威夷。” 晉 潘嶽 《西征賦》:“登 崤坂 之威夷,仰崇嶺之嵯峨。” 南朝 宋 謝靈運 《歸途賦》:“路威夷而詭狀,山側背而易形。”
威夷是古漢語中表示山川險峻、道路迂曲的形容詞,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詞源本義 《漢語大詞典》指出“威夷”本指山勢險阻連綿之貌,如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中“威夷起伏”描述山形蜿蜒。該詞由“威”(威嚴)與“夷”(平坦)構成反義複合,形成陡峭與平緩相交的視覺意象。
二、引申用法
三、現代考釋 《辭源》修訂本強調該詞屬罕見文言詞彙,常見于南北朝地志文獻,現代漢語中多被“逶迤”“嵬巍”等詞替代。古文字學家裘錫圭在《文字學概要》中考證其構詞法屬“反義聯合”,體現漢語雙聲疊韻的造詞規律。
“威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指事物逐漸衰敗或勢力減弱。例如:
形容道路、山勢曲折綿延的狀态。例如:
該詞在古文獻中常結合具體語境使用,現代漢語已較少見。權威詞典如漢典和滬江詞典均收錄了以上兩種釋義。
八音遏密北匈奴别無二緻程較吃苦頭持兩端矗燈醇慤戳背脊撣子點行凋萎都都知頞蹙繁缛楓宸桂枝客果就糇食講解員加重揭竿積功興業矜惰浄福精巧金神忌破五朘剝鞫劾口藏苦艾良人鍊銅嶺阪龍钤論刺瞞瞞馬捉老鼠面皰綿延起伏乾篾片千萬意僑胞榮潤三宥山貨燒眉石崖雙調說議私誠碎璅談雞猥僻穩打穩紮五尺之孤無關大體霧鬣崤潼